易中天2017教育演講:跟中小學老師一起做題做游戲

2017-12-6 22:37 轉載 · 圖片10

2017年12月1日,易中天在北京跟三千五百名中小學老師共同探討了“怎樣閱讀中華經典”的問題,這里是演講提綱。 

1

國際學校的故事 

國際學校里,老師提了一個問題:

“ 請問誰思考過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

所有孩子都搖頭。

原因很簡單:

不知道思考,是因為很多中國的學校里少有課堂討論。過去的教育是灌輸而不是啟迪,學生掌握的是結論而不是方法。久而久之,當然不會思考。

因此,我們今天要一起做題。

總的題目是:

怎樣閱讀中華經典?

How to Read the Chinese Classics

這個題目太大,先做一道小題。

2

一道陷阱題 

孔子有個學生叫宰予。

宰予不按牌理出牌,常常提些怪問題。

有一次他問孔子:

提問

比方說,有個好人掉到井里去了,老師你也跟著跳下去嗎?

這是一道陷阱題,因為“好人掉進井里”并非事實,只是假設。然而這個假設,又是對道德品質和智力水平的雙重考驗。

不信來看回答跳or不跳是什么結果。

孔子:為什么要跳下去呢?

宰予:啊,老師見死不救?

孔子:當然要跳下去救他。

宰予:嘻嘻,井里沒人。

你看,怎么回答都不是吧?

結果,是孔子掉到井里去了。

面對這種情況,在過去,老師會怎么回答?

某些老師

去!把第十課的課文抄十遍!

孔子當然不能這么做。要知道,他可是鼓勵學生提問的,再說那時也沒有課文可抄。

那么,孔子該怎么辦?

他的回答是:

孔子:何為其然也?

什么叫“何為其然也”?

說白了就是:你不能這么問。

為什么不能這么問?

孔子說: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也就是說,你跟君子說話,必須實事求是。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是什么就一定是什么,不能搞假設和比方說。當真有人不小心掉進井里,君子肯定要救。但你不能故意弄個人到井里,然后把君子也弄進去。這就是陷害。

你也不能哄騙君子,指著一口空井說有個好人在里面。等他下去了,你又看他笑話。這就是愚弄。再說救人也未必一定要跳井,還可以打110嘛!

因此孔子說:對待正派的人,可以挑戰(zhàn),不能陷害;可以欺騙,不能愚弄。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欺騙和愚弄,又有什么區(qū)別?

這就要看孟子講的故事。

孟子的故事 

孟子講過一個故事:

上當受騙又何妨:

有一次,鄭國的執(zhí)政官子產將一條活魚交給管池塘的,讓他拿去放生。

可是這家伙把魚吃了,然后對子產說:剛剛放進池塘的時候,它還要死不活的。過一會兒,就搖起尾巴來。忽然間,就不知去向了。

子產很高興,說: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么說,子產上當受騙了?

是的。

孟子卻認為,這件事沒有問題。

為什么呢?

因為這是欺騙,不是愚弄。

區(qū)別在哪里?

欺騙是事后撒謊,意在掩蓋真相。

愚弄是事先設局,意在陷害別人。

管池塘的并未事先設局,所以尚可容忍。

何況真正偉大的人物,內心世界都非常簡單和純凈。而且越是偉大,越是單純。他不會為自己設下心理防線,時時處處小心提防,反倒愿意像小孩子一樣,傻乎乎地相信別人。君子求仁得仁,其實無怨無悔,欺騙就欺騙好了,有什么關系呢?

愚弄則不同。欺騙不過利己,只是利用了好人的良善之心;愚弄卻還要損人,哪怕僅僅是為了讓他丟人現眼。這是挑釁智力,豈非更加惡劣?

所以孔子才說:可以欺,不能罔。

那么,如果去問莊子,會怎么樣? 

莊子怎么說 

莊子不會回答。

為什么呢?

因為莊子不關心道德問題。

他關心的,是人的生存態(tài)度和生存方式。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魚變的鳥:

北海有一種魚,名字叫鯤。

鯤,不知有幾千里長,看上去就像日本。

它變成鳥,就叫鵬。

鵬,也大得不得了,不知有幾千里長。

變成鵬以后,它從海上飛起來了,展開的翅膀就像從天頂垂到海面上的云。海上水波相激,浪花飛濺,高達三千里。就這樣,鯤鵬將用六個月的時間從北海飛往南海。

于是,鴳雀、斑鳩和蟬就笑起來了。

它們說,唉呀,這家伙是要上哪兒去呀?你看我們,飛到樹枝上就停下來,實在飛不上去就落到地面,不也很好嗎?這家伙要干什么呀?

鯤鵬卻不理睬他們,只管飛自己的。

這個故事常常被理解為勵志,其實不對。莊子并不認為大家都要學習鯤鵬,而是認為鴳雀它們不該嘲笑。每種鳥有每種鳥的飛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如果嘲笑別人,可笑的就是自己。

也就是說:

人應該真實而自由地活著。

莊子管這,叫逍遙游。

因此,拿宰予的問題去問莊子,他就會說:

莊子:那個人是自愿到井里去的嗎?

如果是,莊子就會回答:

莊子:他的生活與你無關,為什么要管?

如果不是呢?

那就得再講故事。

夢中的蝴蝶:

有一次,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



那是一只多么可愛的蝴蝶呀!翻動著小翅膀在花叢里飛呀飛,完全忘了自己是莊周。突然一下醒過來,卻發(fā)現自己還是莊周。這就真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

原文是: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喩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所以,對于宰予的問題,莊子還可能說:

莊子: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做夢的小青蛙呢?

反正,莊子不會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是禪師呢?

就更不會。

禪宗怎么說 

禪宗也不關心道德問題。

他們關心的,是如何獲得最高智慧。

最高智慧在禪宗那里叫般若。這兩個字要讀如波惹,不能讀成班弱。般若的意思是成佛所需的智慧或覺悟,也叫涅槃之道或菩提智慧。

智慧不能傳授,成佛要靠自己。

所以,禪師回答提問,往往文不對題。

不妨來看幾段問答。

問:什么是上古佛心?

答:三個婆子排班拜。

問:什么是不變之義?

答:一個野雀兒從東飛過西。

問:達摩祖師為什么要來中國?

答:庭前柏樹子。

問:柏樹子也有佛性嗎?

答:有。

問:什么時候成佛?

答:虛空落地時。

問:虛空什么時候落地?

答:柏樹子成佛時。

請問,這是回答了呢,還是沒回答?

當然是回答。

答案就是: 

禪不可說

不可說,怎么學?

自己覺悟。

不妨再看一段問答。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答:你去問柱子頂端的龍。

問:學生不會。

答:我更不會。

因此,拿宰予的問題去問禪師,他就會說:

禪師:你去問那口井吧!

如果你說“我不會”呢?

他就會說:我更不會。 

游戲的意義 

各位老師,剛才我們做了一道題,同一道題有三個答案,現在來復習一下。

問:比方說,有個好人掉到井里去了,老師你也跟著跳下去嗎?

孔子:不能這么問。

莊子:那人是做夢的小青蛙吧?

禪師:看看井怎么說。

哈哈,哪個是標準答案?

都不是,而且沒有。

這并不奇怪。因為哲學的意義并不在于提供標準答案,只在于教會我們如何思考。

諸位!我們知道,當老師的有三個任務:

傳授知識

示范方法

啟迪智慧

傳授知識是最基本的。但是我們要記住,知識不可窮盡,沒有誰能夠掌握人類所有的知識。而且知識雖然是力量,卻未必一定是推動力,也可能是摩擦力。這就像電腦,只有數據沒有程序,就不能啟動。數據太多,還會死機。

所以,有知識還要有方法。知識是數據,方法是程序。有了方法,知識才是有用的。

只有知識沒有方法,那叫字紙簍。

最高級的程序是智慧,智慧就是能夠自己設計并且生成程序的程序。但是這很難。因為知識可以傳授,方法可以示范,智慧只能啟迪。能不能獲得智慧,全看每個人自己。

禪宗把這個過程稱為傳燈。

啟迪智慧的辦法是做智力游戲,而最好的智力游戲是閱讀經典。而且,只有以游戲的心態(tài)去閱讀經典,才能真正獲得智慧。

來源:易中天


回應9 舉報
贊1
收藏21
7年前
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很有意思。
7年前
易中天老師很幽默??!
7年前
最后總結的好,對現代教育有啟發(fā)。
7年前
知識無窮,方法分類,提煉智慧
7年前
不錯,晚上講給孩子聽。
7年前
這個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下
7年前
讀的云里霧里的,不懂哲學
7年前
有趣??????
7年前
易老師,講得太好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