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遷徙故事

2021-11-25 14:33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我家的遷徙故事

        看到小花生又一個關于“我家的遷徙故事”的征文,就想寫一篇關于我家的遷徙故事,或者應該說是我們一家三代人的遷徙故事的征文。這好像是我第一次這樣認真的在小花生上寫征文,上學的時候就是作文困難戶,文筆有限,不過都是大實話。

        曾經在抖音上看過這樣一句話:

        你的爺爺奶奶在農村站穩(wěn)了腳,你的爸爸才能進縣城;你的爸爸媽媽在縣城站穩(wěn)了腳,你才能夠進省城;你和你對象在省城站穩(wěn)了腳,你的兒子才能去一二線城市;你的兒子(我家是女兒)和兒媳婦(那就是和女婿)在一二線城市站穩(wěn)了腳,你的孫子才能爭取更大的目標。看到這句話真的感觸很深,沒錯的,我家的遷徙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幾代人接力式遷徙的故事  。 
 先來三張家鄉(xiāng)的美景圖壓陣吧!

美景原圖不用濾鏡

黑土地和可愛的牛

上面的三張圖是我爸爸小時候生活過的農村,也是我小時候過寒假、暑假最愛玩的地方。這些貼著瓷磚的房子是小時候沒有的,小貨車也基本很少見,那時候家家都是牛車。這里一個村小時候只有二三十戶人家,現(xiàn)在還大半數(shù)都空了。那時候很多路都是這樣的土路,小時候只有一趟車進縣城,雨或者雪過大經常十天半個月進不去車人也出不來。偶爾還會有停電停水。

        我的爺爺奶奶,他們的祖輩(確切說是我爸爸的爺爺?shù)臓敔敚┰陉J關東大潮下來從山東到了東北,當時從山東來定居的是遼寧,我爺爺奶奶年輕時我爸爸那年四歲,又從遼寧來到了了黑龍江,他們是那種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農民,如果非要他們下自己名字,也要人在一張紙上寫好了,他們一點一點抄下來,但是他們卻比同村的農民腦子活,除了種地,他們還在允許范圍內做些小買賣,聽說在我爸爸他們還很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不允許的時候,他們也曾偷偷趁著天黑賣過雞蛋什么的,我小的的時候很好奇,他們一天學沒上過,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卻能算賬,算的還很好,無論是1元,10元,100元,他們都畫一個“|”,剩下的全靠腦子記。雖然他們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所有的孩子都讓去上學,其中兩個還上了大學。小學的時候一到放寒暑假,爸媽都要上班,就把我送到奶奶家,我一個人從縣城坐兩個半小時的客車,到奶奶家。其實爺爺奶奶也沒時間管我,他們還要去干農活,我就在田間地里跑,他們自己還開了個小賣店,正好他們的房子挨著村里的小學,后來孩子越來越少,那的小學也沒有了。那時候閑下來,我奶奶就給我編故事講故事,要么是我爸學習多么用功,要么就是村里誰家有出息的孩子,反正中心思想就一個,努力學習就有出息。就能回來給村里的爹媽蓋磚房子,買摩托車!他們這一代完成了第一步爺爺奶奶在農村站穩(wěn)了腳跟。

上圖應該類似爸爸的小學,我去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磚房子了,不那么破了,不過當時我沒有照下照片,在網(wǎng)上找了一張照片。我想實際可能比照片更破一點吧!尤其是爸爸小的時候。

       我爸爸是爺爺奶奶孩子上大學的其中上大學中的一個,當然他不像我最小的姑姑是直接從農村高考考到大學(我姑姑上大學的時候幾個哥哥都上班了,在經濟上支持了不少),而是經歷了好多波折,他小時候上的學校,就像我們在電視里看到的那樣,整個小學只有一間教室,所有年級的孩子在一起上課,一個老師,教完這個學年的教那個學年,他的初中就要到鄉(xiāng)鎮(zhèn)里的初中去上,每天早上還要走一兩個小時到學校,這樣的環(huán)境念完了中學,是肯定沒有錢讓他讀大學,他就一邊在村里的學校教書,一邊尋找機會,只要有讀書的機會就沒放過,電大、夜校都年過,即使我都出生了,他還在進修,等我上學的時候,他已經在縣城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普通公務員工作。哦,對了我好想在小花生回帖里也提到過小學的時候有個階段的老師是渣師,這種情況初中以后再沒遇到過,因為等我上了初中他已經有了一點地位和人脈,這樣我的初中上的是最步,實現(xiàn)了從農村到縣城,并在縣城站穩(wěn)腳跟。想想現(xiàn)在還在農村的堂哥們,他們的孩子依舊還在農村,前一陣因為孩子要上一個一年學費幾千的中專缺錢上不了。再想想我這些年求學基本沒什么不順,真的感謝我爸爸完成的這個第二步。

我的高中大門,全縣唯一的高中,縣里最高學府。

上兩個圖是我高中時的照片,還得過獎學金,三屆一起的合照,這里的大多是同學都考進了985,211,嘻嘻??

我是我們家那個從縣城到省城的那輩人,那個時候縣里上學條件都很一般,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教室還是平房,還沒有暖氣要燒爐子那種,曾經和同事聊,有個同事說你比我還小幾歲,怎么感覺你上學的條件比我們還落后幾年呢,我說因為你在市里啊,而我卻在非常偏遠的縣城。在各個自媒體制造焦慮的說以后只有一半的孩子能上高中時,我看著卻覺得很平常,并不焦慮,在我老家的縣城,包括所屬的農村在內,我那一年初中生是2500人,而我們縣僅有的一個高中,招生人數(shù)卻是公費250+議價25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初中的同學中,五個人有一個上高中,即使我那個班是最好的班,全縣前十名六七個在我們班,也有一半的同學,沒上高中,少部分同學被爸媽送去職高小中專那都是家長比較有正事的,大部分同學走進了飯店當服務員,去美容院打工。剛剛入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還在100全校100名開外,這個排名是上不了高中的,那時候我爸爸就把父親母親這一輩的親戚每個人的學歷,和所處的城市地位工作收入給我列舉出來,我家沒有一個例外的,學歷與社會地位城市收入生活情況,完全成正比,告訴我你想要好的生活想走出這個小縣城必須去努力讀書,這樣到了初二我才逐漸逆襲上來,中考考了全縣第十三名。我上高中時我們這一屆是高中第一次考試分班,考出前60名分成一個尖刀班,我也很幸運考到了這個班,有一群學霸同學,還和后來考上北大的超級學霸是,而我們班的的老師也是全縣每一科最好的老師,后來這個班出了兩個北大一個清華,復旦一個,哈工大+吉大就十個以上,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或者當年高考或者復習一年第二年都考上了一本。ps:所以我的觀點,能去尖刀班一定不要去普通班,師資環(huán)境學習氛圍都不一樣。我最后高考雖然不是很理想,只考上了省城的一個普通的211,當時有點失落,因為我的目標是北京。我爸爸就說了那段和開頭很像的話:他從農村努力到了縣城,而我能從縣城努力到省城,已經很好了。本科畢業(yè)繼續(xù)考了研究生,畢業(yè)以后考到了省城一所事業(yè)單位,后來認識了同樣來自小城市的考大學考到省城老公,結了婚,有了孩子,后來穩(wěn)定后我們雙方的爸爸媽媽也賣了老家的房子,來到了省城買了房子,定居。我完成了我們家遷徙的第三部從縣城到省城。

其實我很喜歡我老家那個地方,但是卻沒有遷徙回去的打算,或許是因為我們在的省城生活壓力沒有一線城市那么大,或許我們老家的教育資源原本就不好,而且還在不斷流失,我和老公從來沒有往回遷徙的打算。我和老公說如果再換城市一個考慮環(huán)境,很喜歡南方的很宜居的小城市,如果真的有機會的話會去,當然這樣的機會對于人到中年的我們不太多,再一個考慮高考容易程度。在我們這一輩,再次遷徙的可能性不太大。下一輩的遷徙就給我家娃了。   
 

娃已經是妥妥的“城里娃”

娃已經開始了她以省城為起點的學習生活,有時間就會帶她去各地走走看看,   
 

2019年,為了去迪士尼玩,她去了上海,還去了上海的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娃說很喜歡上海,將來想考上海的大學。希望娃能如愿吧。


上圖是2020年帶娃回老家的的照片,娃玩的很開心。

不過我們家的遷徙故事未來還會怎么樣呢。我和老公說娃上大學我們就快退休了,到時候去娃附近買一套房子定居,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一樣??赡軒资旰笸迌洪L大了,繼續(xù)延續(xù)我們家的遷徙故事,再繼續(xù)給我們講吧。


回應5 舉報
贊14
收藏3
3年前
配圖很贊哦哦。。。
3年前
繼續(xù)支持,謝謝分享
3年前
每一代都很勵志,了不起??
3年前
我們家的情況有點相反,爺爺奶奶是抗日軍官,剛建國時他們在重慶,因為身體無法適應那邊的氣候,調回濟南,后來支援山區(qū)建設他們去山區(qū)了,再后來省城多次下調令讓他們回去,可是爺爺不想回去了??,所以我們最后只在市區(qū)。
3年前
省城211,膽子大一點,可以去廣州深圳。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減肥中的萌萌媽
減肥中的萌萌媽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