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到底能不能鍛煉大腦?來聽聽這位父親的真實體驗

2020-3-12 21:30 轉載 · 圖片5

這位爸爸自己愛玩游戲,說出了很多給孩子玩游戲的好處。他的觀點,你怎么看?

我當了 5 年的父親,與此同時,我也已經(jīng)打了 22 年的游戲。

孩子這邊,從老大到老二,家長和娃一同成長;游戲這邊,從初代的《波斯王子》到《底特律:變?nèi)恕?,通關的沒通關的,數(shù)不勝數(shù)。

孩子與游戲對我都很重要,我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游戲能怎樣服務于親子之間的交互?功利點講,游戲能帶給孩子什么?

這方面,我可能比大多數(shù)的父母要有優(yōu)勢,因為我是一個學心理學的人。這個學科,完全可以勝任游戲和孩子之間的中介角色。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希望能用心理學的技術探討一些游戲中的現(xiàn)象。那個時候,我玩《魔獸世界》,基本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被我花在了艾澤拉斯——也就是魔獸世界的故事所發(fā)生的那片土地上。

我向我的導師提報了這樣一個學術選題——什么樣的人格特質(zhì),會導致男性玩家在游戲中「男扮女裝」?也就是說,玩家本人是個不折不扣的男性,但在游戲里,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他去選了個女性角色呢?

這個選題當時太超前了,整個小組除了我,都沒有一個硬核玩家,大家并不覺得這是一個能拿得上臺面的問題。選題最終沒通過,但心理學對游戲的探究效力可見一斑。

今天,這個學科以及它所代表的學術視角,依然影響著我,同時,也影響著我在養(yǎng)育中的決策,以及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親子關系。

好在,最近十幾年的研究,在兒童成長與電子游戲之間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進步。曾經(jīng)有不少研究都認為電子游戲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但這其實都已經(jīng)是老黃歷了——咱不能拿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今天的游戲種類繁多,對孩子所能起到的影響,也遠遠超越了大量家長和教育從業(yè)者的想象。

下面,我將說一說我個人的理解,探討四類游戲和它們所能產(chǎn)生的好處。

? FPS 游戲和認知能力
 

第一類游戲,就是 FPS 類的游戲,從我們小時候玩的《反恐精英》和《三角洲特種部隊》,到現(xiàn)在熱門的《使命召喚》《逆戰(zhàn)》甚至《絕地求生》,都屬于這一類。

圖片來源:作者實拍

「趁孩子去幼兒園,我跟我老婆會看一會兒吃雞直播」

這是家長們經(jīng)常能見到孩子玩的一類游戲,拿把槍,突突突,至于子彈傾瀉的目標,有可能是另外的玩家,有可能是游戲里設定的敵人,還有可能是成群的僵尸。很多家長非常反感這類游戲:「一天到殺殺殺,你殺個僵尸你能學到個鬼?」

實話實說,玩這些游戲,孩子的確學不到什么東西,但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技能,通過這些游戲,可以得到訓練。

比如,孩子有可能學會更有效地分配注意力。所有這類游戲,玩家都要一方面專注于自己的核心目標,另一方面也要留意屏幕上可能出現(xiàn)的額外敵人,這對于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都有著非常大的挑戰(zhàn)。與核心目標有關的注意機制叫做「集中式注意力」,與屏幕中的大量敵人和飛濺的彈藥有關的注意力叫做「分布式注意力」。如果你只采用前者,緊盯著通關終點不放,你就不能活著沖到關底;但如果你只關注后者,你又喪失了一切的根本目標,只會毫無策略的原地開槍。

所以,你要想闖關成功,你就必須要做到在注意力上高效率的合理分配,既留意著重要的關卡任務,也要關注隨時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而這一切,因為游戲的快節(jié)奏,還發(fā)生在一定的壓力感受下。對應在日常生活中,這其實也有著很直觀的影響力——開車,踢足球,公眾演講,甚至考試,其實都涉及到這種注意力的高效分配,掌握了這個技能,才會在這些方面有上佳的表現(xiàn)。

相對于普通人,F(xiàn)PS 游戲玩家的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調(diào)控的多個腦區(qū)都會更加活躍,包括負責維持注意力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在不同目標間切換注意力的頂葉皮層,以及監(jiān)測人體自身行為的扣帶皮層。

FPS 類游戲和認知技能之間的關系毋庸置疑,大量心理學和認知神經(jīng)科學相關的研究對此都有論證,如果你對這一點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還有一個 TED 演講能幫得上你,來自于認知科學家黛芬 · 貝弗利爾(Daphne Bavelier)。

? RPG(角色扮演游戲)和親社會行為

從早年間的《軒轅劍 3 外傳:天之痕》和大量類似《櫻花大戰(zhàn)》這樣的日式游戲,一直到今年大火的游戲《底特律:變?nèi)恕罚鋵嵍加兄接螒驃蕵繁旧淼乃伎肌?/p>

很多游戲里面,都會在劇情中安排由玩家主導的情節(jié)走向。當劇情出現(xiàn)矛盾或轉折時,玩家可以決定該做出怎樣的最終舉措。

比如《質(zhì)量效應》《巫師 3》《荒野大鏢客》等等大作,都有著類似的設定。更有甚者,比如《底特律:變?nèi)恕?,很大程度上就是依托玩家的決定來推動劇情的發(fā)展和故事的走向的。

坦誠地講,我覺得《底特律:變?nèi)恕愤@樣的電子游戲已經(jīng)超越了游戲的范疇,而成為了一種互動式的藝術品,它所能引發(fā)的思考與情感,一點都不亞于一本精心寫就的文學大作。在這部游戲里,關于人性、母愛、自由的探討,其深刻程度是遠超我預期的。

圖片來源:《底特律:變?nèi)恕?/p>

「在我看來,《底特律:變?nèi)恕?/span>算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品」

所有這些游戲,都伴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被賦予了強烈的社會屬性。

2009 年發(fā)表于《性格和社會心理學通報》的一篇綜述中,總結了若干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來自于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在玩具有「親社會」屬性的游戲后,會有更多與同伴合作的行為。

我最近剛剛玩了一款游戲,叫做《聲名狼藉:次子》。游戲性雖然只有中上水平,但其中有著極為明確的善惡觀念——你在游戲中的決定,可以影響到你游戲角色的善惡屬性值,而對應的,可以解鎖一些技能,并對劇情發(fā)展和結局產(chǎn)生影響。

對我來說,當然選擇了徹底的善人路線——幫助路人、懲戒混混,而這種選擇,就是對應的研究中所謂的「親社會」部分。

除了有研究游戲和認知關系的心理學家外,還有研究游戲和社會性之間關聯(lián)的心理學家,他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的親社會屬性,會進一步增強玩家本人的社交能力及同理心水平。

當然,有很多這類游戲,我其實并不建議年齡太小的孩子玩,畢竟,像《巫師》、《質(zhì)量效應》和《荒野大鏢客》,在內(nèi)容分級上,并不是老少皆宜的。

? PVG(益智解謎游戲)和堅毅性

很多家長會來找我說:「我懷疑我家孩子有多動癥,他上課總是坐不?。 苟乙话銜x擇反問:「那你家孩子打游戲,能不能坐得住呢?」「他打游戲可認真了!一打就一兩個小時不挪窩!」那我就會讓這位焦慮的家長先放心:「那就不是注意力缺失的問題?!?/p>

一個打游戲認真的孩子,起碼具備了「認真的能力,他只是有可能不愿意把這種能力用在學習上罷了。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這種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優(yōu)質(zhì)技能,與此同時,不少游戲對培養(yǎng)這樣的能力,也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既需要動腦子,又不一定一次性就能成功過關的游戲了,比如《傳送門 2》。這是一個要求玩家利用一系列工具找到密室出口的有趣游戲,既有趣味性,還很考驗智力水平。有研究發(fā)現(xiàn),《傳送門 2》會讓玩家在解決問題、空間技巧和意志力方向有著更好的表現(xiàn)。

圖片來源:Portal 2

「Portal 2 里面的美,我覺得比蜂腰大臀要深刻得多」

這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了:堅韌不拔

你在當年玩魂斗羅的時候,有沒有死磕某一關許久的經(jīng)歷?

這種死磕的精神,其實也能被游戲培養(yǎng)出來。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安杰拉·達克沃斯看來,「堅毅」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收獲成功的重要標志。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呀!所以我總是讓我的孩子要忍住、挺住、扛?。〔粧仐?!不放棄!」

但是,堅持僅僅是堅毅中的一個部分。堅毅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熱愛。唯有熱愛與堅持的結合,才能換回成功的更大可能。一個堅持踢足球的孩子,要愛踢足球,才可能成為綠茵場上的王子,一個喜歡數(shù)學的孩子,要堅持攻克艱深的問題,才可能在數(shù)學方面有所造詣。

而游戲,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門檻很低的「堅毅」對象。孩子們可以在邂逅自己的天賦與事業(yè)之前,現(xiàn)在游戲的平臺上練習堅毅,練習怎樣融合熱愛與堅持。

一方面,游戲總是有趣的,它之所以叫「游戲」,就是這個原因。你可能不喜歡某個特定類型的游戲,但是總會有那么一款,是你所鐘情的。另一方面,游戲也需要堅持。從《俄羅斯方塊》《超級馬里奧》,一直到《刺客信條:奧德賽》和《孤島求生 5》,哪個游戲不是既要挑戰(zhàn)玩家是否沉得住氣,又要考驗玩家能否抗挫折?

現(xiàn)在的很多游戲,其實都具備這種特質(zhì),尤其是一些解密類的游戲,比如《紀念碑谷》——它不涉及暴力,也不涉及復雜的劇情,它可能只有幾個簡短明晰的規(guī)則,但卻有著千變?nèi)f化的可能。要想通關,甚至高分通關,就要有著維持好心態(tài),保持好狀態(tài)的能力與水平。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紀念碑谷》中有上佳的表現(xiàn),那他除了是個聰明孩子之外,我相信,也一定是一個耐得住性子的,堅韌不拔的孩子。

? 合作競技類游戲和親子關系

每周末,我都會跟我家孩子用 Switch 玩兩盤《馬里奧賽車 8》。這是孩子開心,大人高興的親子時光。有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太功利地賦予游戲過多的訴求,游戲嘛,玩高興了,這就已經(jīng)夠本兒了。

就像看一幅名畫,你不一定要買回家來,你也不一定要學著畫個一模一樣的——你看著它,有審美體驗,這就夠了。

所以我覺得,雖然已經(jīng)談了游戲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三類成長,可游戲帶來的最純粹的好處依然應該是:孩子和父母共處的美好時光。

我家孩子現(xiàn)在還小,所以《馬車8》就滿足了需求,與此同時,《Overcooked》作為經(jīng)典的合作游戲,Q 萌的角色造型以及「做飯」的主題,也能讓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F(xiàn)在我天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從停車位到幼兒園門口的那一小段路,都要模仿一下馬里奧賽車的情節(jié),來一場小小的「比賽」。

有 90% 的學齡兒童會玩游戲,但是全世界電子游戲玩家的平均年齡是 33 歲。

這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你的孩子的確在玩游戲,但與此同時,大量的你我這個年齡的成年人才構成了玩家群體的主流。那反正大家都在玩,那為什么不一起玩呢?

我愈發(fā)覺得,電子游戲已經(jīng)成為了我跟孩子親子關系的重要催化劑。

很多家庭里,游戲被當成了獎勵或者懲罰的機制——「寶寶真乖,去玩 iPad 吧!」「你今天這么不聽話,晚上不許玩游戲!」

但我以為,游戲一旦跳出之前的這種怪圈,成為生活中親子共處的一種方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它的各種積極影響。無數(shù)的中國家庭,每天晚餐后,爺爺奶奶收拾碗筷,媽媽玩手機,爸爸玩平板,孩子無所事事。

圖片來源:作者實拍

「我家大兒子,已經(jīng)可以從 Switch 中收獲大量的幸福感了」

但若能一起玩玩游戲,也是好的呀。我們家有 Switch,有搭載了 VR 設備的 PS4(提醒!VR 設備只適用于超過一定年齡的孩子),PC,但這些設備上的游戲,都應該服務于三個場景:讓我兒子玩的開心,讓我玩的開心,讓我兒子和我一起的時候,都能玩的開心。
 

這三個場景做到了,就自然會產(chǎn)生兩個我最期待的好處。

第一,就是親子之間更多的交集和談資。在很多中國家庭里,你會發(fā)現(xiàn)爹媽其實并不太了解孩子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他們天天很早就分開,晚上由爺爺奶奶接回了家,爸媽加班又堵車,到了家沒多久,全家人又要就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沒什么事情是孩子可以跟父母一起做的,親子之間可供溝通和交流的素材也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往往會因為自己對孩子缺乏了解而產(chǎn)生焦慮,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愛過問學習或者生活,這一過問,又有可能產(chǎn)生落差,于是少不了數(shù)落和埋怨,但又缺少實質(zhì)性的指導和建議,最終,家長不滿意,孩子也不高興,不歡而散,一地雞毛。

第二,在很多時候,游戲既能扮演談資,又能成為親子交流的突破口。你如果跟孩子沒交集,自然也就沒得可聊;如果孩子跟你關系不好,你對他的影響力自然也就很低。藉由一起玩游戲的美好體驗,我們則能夠把這兩個問題好好解決掉:一方面,孩子有了更多跟我們可交流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我們跟孩子靠著游戲培養(yǎng)起來的堅實感情,也能讓孩子更加信任我們,也能讓孩子更愿意接受我們的觀點與態(tài)度。

好的父母,好的游戲,好的體驗——怎么可能沒有好的親子關系?而好的親子關系,則是好孩子的土壤。

研究者們的工作沒有白費,他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的游戲能產(chǎn)生種種良性的后果。為人父母,也身為玩家,很多好處,我也切身的體會的到。但是,游戲對人的影響,是否就僅僅止步于此了呢?

二十年前,我指揮李逍遙闖蕩十里坡的時候,可沒想到今天的游戲是如此多樣化與有趣。以前,游戲大廠一出個什么作品,就會立刻被貼上標簽——角色扮演類,模擬經(jīng)營類,動作冒險類,即時戰(zhàn)略類。但今天,新鮮有趣的游戲層出不窮,《太吾繪卷》《Minecraft》《饑荒》雖然都有「沙盒」的屬性,但你怎么看也不想把這三個游戲放到一個類目里去,不是嗎?

越來越多的游戲有著越來越個性化的屬性,而心理學的科研進展,卻遠遠跟不上游戲業(yè)發(fā)展的快速步伐。

如果等著心理學家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家兒子早就已經(jīng)長到跟我差不多的年齡了。

于是,我選擇一種很樂觀的心態(tài)去看待今天的電子游戲:新的游戲,可能就意味著新的成長。

這些好游戲給孩子帶來的幫助與資源,可能是潛移默化的,可能沒法立刻明確地指出來,但同時也是不容否認的。

我不愿意等科研的結果告訴我該怎么做,我更愿意相信作為一個老玩家,作為一個父親的直覺,為我的孩子選擇好游戲,讓他玩耍開心,成長快樂。

這感覺,就像在游戲里開一個寶箱,你永遠也不知道,你開出來的寶貝是什么。

轉載自:丁香醫(yī)生


回應10 舉報
贊2
收藏25
4年前
時間總得有限制吧,以及,游戲的設計就是容易讓人沉迷,短時愉悅效應強烈,如何防沉迷文章沒說啊
4年前
我自己就不愛玩游戲 所以孩子偶爾玩的也不多??偸怯X得玩游戲不如看書。再加上孩子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年齡小有時候分不清好壞。現(xiàn)在有些游戲設計的也很暴力,血腥,說實話做為家長很反感這些游戲。
4年前
沉迷概率大,不會拿自己小孩當試驗品。有大把時間可以搞其他。
4年前
不知道他的孩子現(xiàn)在視力如何?學習成績怎樣?
4年前
我想知道上癮怎么辦,不給玩就哭鬧那種
4年前
游戲肯定是要接觸的,以后是重要社交環(huán)節(jié)。至于度,就需要家長自己把握了。
4年前
可能我太在意孩子的眼睛了吧(她爸爸家有遺傳近視),平時她說累我都舍不得讓她多學習一會兒。那么寶貴的眼睛用來玩游戲更不可能了。
4年前
游戲可以玩,等她以后大了再說吧,現(xiàn)在沒有必要刻意培養(yǎng)。
4年前
其實應了一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父母的喜好對孩子影響很大,任何愛好也都可以有積極正面的作用,就看哪個角度了。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