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溝通,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013-4-15 16:27 原創(chuàng)

親子溝通是令許多父母很頭疼的事,有的孩子特別倔強,父母不厭其煩地給他講道理也沒用,那么怎么教育他呢?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親子溝通造成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往方式,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而許多父母卻掌握不好與孩子溝通的原則和方法,頻頻發(fā)生親子大戰(zhàn)。 

1.“蹲下來”和孩子平等溝通 
“蹲下來”是了解孩子的一個途徑,因為只有“蹲下來”,才能更清楚得聽到他說的每一句話,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準確的回應。而在和孩子平視的狀態(tài)下,更能夠了解他的內心感受,同時他也能感覺到我們之間是平等的。當我們和一個成年人對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很重要,因為能從眼睛中讀到許多言語之外的東西。對孩子也是這個道理,了解是溝通的前提,“蹲下來”是了解孩子、進行良性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蹲下來”只是一個肢體動作,但它卻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態(tài)從心里放下來。這才是最難做到的。這一代孩子跟我們小時候確實不一樣了,他們好象天生就對尊重、平等有著更強烈的要求。也許,我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心理需求,只不過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環(huán)境下,還沒來得及發(fā)芽就被泯滅了??墒?,如果現(xiàn)在還想用上一代對待我們的那一套來對待我們的孩子,擺起大家長的架子,那么,親子沖突勢必難免。 

其實,“蹲下來”本身可以幫助我們放下自己。我們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視孩子,在平視的狀態(tài)下,我們也能體會到平等,你的語氣可能就會緩和下來,心態(tài)也不再那么居高臨下,與孩子的交流會更加順暢。 

2.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事情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領導在全員大會上批評、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這些不愉快都是我們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會使我們心煩氣燥或者神情抑郁。 

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這些我們所認為“倒霉”的事,是不是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帶給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批評往往是劈頭蓋臉式的,并且還很有心理優(yōu)勢—— 我這是在教育他!是為了他好!沒有人否認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過方法值得商榷。當我們被領導批評的時候,即使真的認為自己錯了,也會顧及面子,想方設法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同樣,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強,方法不當就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不但無效,還有可能爆發(fā)親子沖突。而很多父母這時候也激動起來,很生氣地做出結論:這孩子就是這么不聽話! 

3.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換位思考,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層含義是2個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時候并不是他們調皮搗蛋做錯事,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真的還做不好。 

父母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這代價只是一個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嘮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暫存在心里。換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氣減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動它。 

上面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進行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往往把親子關系看得過于特殊,而忽略了這些常用的溝通方式。如果把親子關系看作相對獨立的2個個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隸屬關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那么親子溝通還會有什么阻礙嗎? 

以上內容轉載自家長會網站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家長會
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