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
2017 2008
發(fā)布于 2023-09-06 · 圖片9

寫給“卡住”狀態(tài)的溫暖小書們之二

今天繼續(xù)摘抄寫評,書與動畫片,也可以是“鏡子”。

四、探索童年【被看見被允許的憤怒和悲傷】

“greeting~這一周(或今天)過得怎么樣?”
“你認為是什么讓你有這種感覺?”

“你看,悲傷的原因是真實可見的:你想起了不快樂的時光,你自然會有悲傷和不快樂的情緒,所以你哭了。你能接受這個解釋嗎?”

“你肯定不喜歡,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lián)結,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所以哭也沒關系嗎?我記得父親完全不允許我哭。我一哭,他就會說:‘馬上停下來,不然我就要對你發(fā)怒了!'所以我當然就停了下來。”

【現(xiàn)實種觀察到的情景,許多養(yǎng)育者沒有這么文雅,花樣百出。
喝斥:“哭什么哭!你還敢哭!再哭老子(娘)打死你!”
羞辱:“哎呦喂羞羞臉哦~這點小事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
較勁:“哭哭哭!就知道哭,有本事哭到天荒地老,我倒要看看誰能熬得過誰!”
冷臉惡眼神。冷暴力。漠視。(裝沒看見,轉移注意力等)】

賦能&邊界:
“你現(xiàn)在可以選擇,你是要聽從你已經(jīng)死了的父親的聲音,還是要允許自己做主?”
【一個看似小題大作,被忽視多年的關鍵問題,一個簡單的提問,引發(fā)重要的回溯思考。】

【key:你的童年里誰對你影響最大?他(她)是怎樣的一個人?重述回溯童年親子關系、感受、事件。有意思的是,蛤蟆無法表達憤怒,而更常見的來訪現(xiàn)象是除了明顯焦慮麻木憤怒等,掩蓋壓抑了其他情緒?!?
“倘若一個人被比自己強大許多還無法逃離的人欺凌和傷害,他可能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適應型兒童為了適應生存,發(fā)展出'順從 同意 取悅 道歉 依賴'等方式】

“你知道嗎?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列表描述的不僅是我的過去,也是我的現(xiàn)在。我在過去學會的事情,和我現(xiàn)在的行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我該不該覺得驚訝?!?
“我想真正讓人驚訝的是我們成年后有多少行為是從童年學來的。你只要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非常明顯。童年體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不可避免地變成我們成年后經(jīng)常有的感受。有詩人曾說‘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依賴。你確定嗎?我是說,所有孩子不都是依賴著父母?。吭谀闳跣《鵁o助時,這難道不是很自然的行為嗎?”
“是的,可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并最終打破這樣依賴的關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有些人能部分達成,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子。”

“那這跟順從行為有什么關系?”
“我的意思是,順從行為可能導致有些人學會了把依賴當成生活方式。換句話說,這些人永遠都沒有真正長大成人?!?

【P55-64這段可圈可點,幫助我理解最近接觸到的案例,早年過于嚴厲苛刻環(huán)境養(yǎng)育出‘適應型兒童’,有的發(fā)展成強迫癥、完美主義人格雛形……】

五、童年的攻擊者再現(xiàn)

獾:道貌岸然的批判者,蛤蟆認為“獾永遠都成不了咨詢師。就和所有憤怒的人一樣,獾從來不會傾聽別人,只想擺出一副教導者的樣子,批評人家的短處?!?
蛤?。罕粌?nèi)疚壓抑的憤怒,活火山內(nèi)部滾燙,除了偶爾冒幾縷青煙,外部了無生機……

“……既然憤怒是塑造我的行為的基本要素,那我為什么不會生氣呢?”

“這真的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不過,就像所有好問題一樣,答案會讓你產(chǎn)生痛苦的自我覺察。你做好了解的準備了嗎?”

“好的,雖然你的提問全部同感受和情感有關,但最好的辦法還是用我們的頭腦和理性來思考。我們從這里開始,想象一下這個情景:你被兩個仁慈的獨裁者給俘虜了,他們完全掌控了你,同時,又對你倍加關心照顧。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啊啊啊啊?。∥荫R上想起幾個案例,理解了為什么他的感受那么矛盾復雜痛苦壓抑的原因……他學會了不帶攻擊性地發(fā)火,回避正面沖突,如蛤蟆發(fā)展出撒潑、無理取鬧、慪氣等方式,A則發(fā)展出‘超理智’、迅速逃離現(xiàn)場等;B發(fā)展出拖延、厭煩、惡心、懶散、退縮;C發(fā)展出任性、叛逆、攻擊……這些行為策略都是童年發(fā)展而來的“盔甲”——防御機制,用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正是這些看似不招人待見的“缺點”,實實在在地保護我們?nèi)馍黹L大,而心靈沉睡著,等待重新長大成人!】

新的疑問:
蒼鷺醫(yī)生與蛤蟆探討的方向,一直是后天養(yǎng)育環(huán)境。那么,先天占多少呢?遺傳呢?
想起動畫片《心靈奇旅Soul》,“生之來處”里等待被賦予性格點亮火花的小靈魂們,那個倔強孤僻、早熟而厭世的“22”
先天與后天,起碼一半對一半吧,況且還有先天就拒絕“服從配合”的老靈魂……嗯,有意思啊

心理自助餐 #親子教育# 
迪士尼流利閱讀第2級 心靈奇旅 [7-9歲] 
提到的圖書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

推薦閱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這是一本值得多讀幾遍的好書!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透了心理學原理,讓讀者可以分析自己的不良情緒或一些不良行為的深層次心理原因,幫助自己解開心結;也可以想明白身邊一些人行為背后的原因,從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被無良癥患者左右情緒;更可以用這些心理學原理指導自己的行為,盡量不做傷害孩子的事情,特別是減少消極語言攻擊,使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非常值得一讀,強烈推薦!
7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很是喜歡這本書,運用動物的形象來寫人,特別形象??赐赀@書之后,我還真的是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有時候還是會展現(xiàn)兒童時期狀態(tài),只有真的想明白成長了理解了,才會展現(xiàn)出成人自我狀態(tài),提高自身的情商,值得思考的東西還是挺多的,如何能做到你好,我也好,有時候還是挺難的,繼續(xù)努力吧。
8歲
13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所謂活的真實,就是真誠的回應當下的需求。這能打破從童年延續(xù)而來的因果循環(huán),讓真實的自我擺脫過去經(jīng)歷的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他決定要自己活的更真實一點。?
從小動物的生活中,蛤蟆先生看心理醫(yī)生,一次一次的和咨詢師的對話,在咨詢師循循善誘的一次次的深入內(nèi)心的回答,對自己問題的分析,蛤蟆先生終于越來越自信,敢于面對自己的問題,敢于表達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這些也是我們平時需要做的,無論何時,只要我們理解我們的情緒,就有成長的機會,才能掌控它,做好自...
5歲
想法
讀書記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蛤蟆先生做心理咨詢的過程,讀完感覺是自己經(jīng)歷了一場心理咨詢,很多內(nèi)容值得反復思考。

人有三種自我狀態(tài),兒童狀態(tài),成人狀態(tài)和父母狀態(tài)。
兒童自我狀態(tài)分為自然型和適應型。
自然型兒童自我狀態(tài)包含的自然情緒有: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和恐懼。
自然型兒童遇到嚴厲挑剔的父母,就會調整自我以應對父母,從而進入順從和依賴的狀態(tài)。
父母自我狀態(tài)分為養(yǎng)育型和挑剔型。
成人自我狀態(tài):理性狀態(tài)。
這三種狀態(tài)會貫穿人的一生,只有處于成人自我狀態(tài)才能自我思考和成長。

讀第一遍的感受是,童年對人的...
7歲
16歲
想法
寫給“卡住”狀態(tài)的溫暖小書們之四 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無法帶來真正的改變。

憤怒是一個契機。
蒼鷺為蛤蟆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安全空間,使他壓抑多年的情緒得以釋放?!究匆娂疮熡?。專業(yè)傾聽,適當引導,幫助來訪獲得療愈與成長的可能性?!?br/>
“咨詢過程種產(chǎn)生的一些概念,咋一聽會顯得愚蠢、不和邏輯,甚至讓人害怕。但是越能幫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發(fā)激烈的阻抗?!?br/>“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們的心理平衡,它們最有可能帶你走向深層的蛻變,而這個過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現(xiàn)在也感受到了。我們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總...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在沒有看過《柳林風聲》的情況下看完了這本書,最喜歡的是最后一章,感覺好溫馨好放松好期待,馬上種草了《柳林風聲》。
說實話,我是看不太懂一些專業(yè)性的內(nèi)容的,只是覺得蛤蟆和蒼鷺的對話是非常細致的自我剖析、自我認識的過程,蛤蟆從原來的“做什么都覺得無趣,對生活的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怎么辦?誰能來幫助我”的狀態(tài),通過蒼鷺的引導,一點點的展開對自己幼年童年時家庭的回憶,對父母之間的關系,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父母對自己的反應,自己的感受,如身臨其境般的回憶。最終意識覺醒...
15歲
16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真真是一本可怕的書啊,
里面獾對蛤蟆做的差不多就是我爸對我叔叔做的,我叔叔60歲,還被我爸像訓斥孩子一樣的訓斥。????
。。。另外,這種把依賴當成生活方式的人是不會真順從的 最多是擺爛,嘴上說著是是是,并不會真的主動去做。
——
把暢銷讀物當成專業(yè)心理書籍,也是危險的行為。

9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蛤蟆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家伙,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可他現(xiàn)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們決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嚴的歡,關心朋友,但有點兒絮叨的何屬,還有體貼善良的鼴鼠,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督促蛤蟆重視這個問題,并帶他去接受心理咨詢,于是本書故事就此展開。
4歲
7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6.24日看了一半,文字很優(yōu)美,雖然我沒細致讀過柳林風聲,但憑著直覺這本書是以柳為背景。
看完體會:
1.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潛移默化對人的行為產(chǎn)生影響。
2.里面蒼鷺談到的關于父母和孩子的關系,特別讓我深思,比如傾聽遠比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教導你更讓接受者信服;撒潑是孩子表達憤怒的一種幼稚表現(xiàn),嘔氣是輸家面對強大的贏家做出的無奈反應。
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好壞負有責任,蒼鷺用了“共謀”這個詞語,雖然父母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但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必...
8歲
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英] 羅伯特·戴博德 著; 陳贏 譯 / 天津人民出版社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在微信讀書上看了一半,內(nèi)容還是很淺顯的,實際感受比預期要低,蛤蟆先生是個柔軟而善良的人,幾乎不批評別人,容易妥協(xié),討好型人格讓他很容易向強勢的對方低頭,從小的原生態(tài)家庭讓蛤蟆先生習慣了自我否定,不自信容易批判自己,容易精神內(nèi)耗,很像現(xiàn)實的我,就像文中的一段文字“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面對氣場強大的對手,我往往做的是贊同,不站在對立面為的是自我保護。胸口即將噴射而出的怒火被壓制,如同被燒熄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