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齡前語文啟蒙

2021-3-2 15:38 原創(chuàng) · 圖片7

最近聽了一位上海一線小學語文老師分享的學齡前語文啟蒙,很有啟發(fā)。

?? 得語文者得天下?? 

曾經在我們這一輩人讀書時,流行這樣一個觀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足以看出大家對理科的重視。 
 

但近些年來,我們學習的大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變化,學生家長間流行的口頭禪不再是上面這句話,而變成了“得語文者得天下”。 
 

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基礎學科,尤其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 
 

為什么大家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這其實和我們的教改有關系。 
 

大家可能都關注到,小學語文教材從2019年秋季起全部改為統編教材,新版教材增收了不少本土優(yōu)秀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所占比重大幅降低,古詩文大量增加,同時教學中也不斷凸顯出閱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不少教育學家都認為大語文時代已經成為了未來教育的趨勢。 
 

人人都在談論大語文,我們先來看看“語文”這兩個字到底是什么涵義呢? 
 

【語】是漢語,強調語言的工具性,我們用母語來與人進行日常交流,以及閱讀寫作。 
 

【文】指文學,強調語言的人文性,強化表面的語言下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力量。 
 

生活中,有的人說話深入人心,有的人說話別人都不愛聽,這其實就是“文”對“語”的作用。 
 

另一方面,這也和我們目前的試卷各版塊所占分值有關。 
 

就拿魔都小學五年級語文試卷來說,基礎占15分,閱讀40分,作文40分,卷面清潔5分。 
 

閱讀和作文加起來,足足80分,你的語文理解力和表達力直接決定了你的語文成績。 
 

甚至就連基礎部分,題型也非常靈活,考察的也是你的綜合語文能力,不信你看—— 
 



是不是有點傻眼?可以這么說,如果你光靠死記硬背,就連這基礎的15分你都拿不全。 
 

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學齡前輕視語文啟蒙,結果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屢屢受挫,因此家長們也日漸重視起這門原本被我們忽視的學科。 
 

在我教過的孩子中,有不少家長自己本身也是高學歷。他們都曾向我求教,說自己實在沒法輔導孩子的語文功課,孩子會做的閱讀題,家長都不會做,難度可想而知。

但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家長開始意識到語文啟蒙的重要性。但在學齡前,有幾個最常見的誤區(qū),下面我分別和大家聊一聊。 
 

??學齡前語文學習的誤區(qū)??  
 

1? 識字、拼音 
 

很多家長簡單地認為,學齡前語文啟蒙無非就是教識字,教拼音。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例子。 
 

今年暑假我新接了一個四年級的班,暑期家訪時一個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孩子的爸媽都是博士,均為滬上知名大學的老師。媽媽告訴我,從女兒2歲半起就開始教孩子背古詩,3歲開始認字,孩子4歲就已經實現自主閱讀,沒多久拼音什么也不在話下。 
 

進入小學后,一二年級孩子的成績在班級處于領先地位,當時媽媽也無數次欣慰于孩子學得比別人早。 
 

其實聽到這里,大家應該也能猜到她接下來要說些什么了吧? 
 

果然,她話鋒一轉,告訴我自從進入三年級后,女兒語文的領先優(yōu)勢越來越不明顯,很多時候讀得清文章,但做不來閱讀題,作文也寫得平平淡淡,得不了高分。 
 

正式接班后,我仔細觀察過她女兒,小姑娘很認真,學習很賣力,背誦能力很強,哪怕是篇幅很長的語段都能背得一字不錯。 
 

但短板也很明顯,理解力和表達力都一般,有時甚至會答非所問,作文也中規(guī)中矩,缺乏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她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比較弱,不愿意提問,不愿意質疑,課堂上一旦遇到有挑戰(zhàn)的問題,當她搜索不到正確答案時,她就會放棄。這些其實都是超前學習所帶來的弊端。 
 

先說識字。識字屬于技能,但不屬于認知。

技能方面的知識,其實孩子或早或晚,總能學會,沒必要在小小年紀花費大量功夫在這些硬性知識的學習上,不僅性價比低,更容易消磨孩子將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更“后患無窮”的一點是,過早識字容易破壞孩子的讀圖能力和想象力。 
 

2-5歲屬于讀圖期,這個階段我們重點要培養(yǎng)的就是孩子的讀圖能力。 
 

小學一年級有看圖說話,二年級開始看圖寫話,中高年級也經常會出現看圖作文,不少孩子要么走題,要么圖文無關,要么抓不住圖片重點,歸根到底在于孩子的讀圖能力比較差。 
 

很多學齡前家長比較焦慮識字量,在2-5歲應該著重培養(yǎng)讀圖能力的階段拼命識字,但等進了小學又開始拼命補看圖,這個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我一直帶中高年級,對于這點深有感觸。提早識字只能讓你在低年級保持優(yōu)勢,進入了中高年級后,班級孩子的識字量之間并不能拉開多少差距。 
 

真正拉開差距的是他們的語文理解力和表達力,而且越往上讀,兩極分化越明顯。 
 

我們班級前幾天剛剛學過一則古文,名叫《精衛(wèi)填?!?。文章篇幅非常短,只有寥寥兩句話。 
 

課上我?guī)е⒆觽兘Y合注釋、觀察插圖,孩子們寫出了這樣的故事: 
 


即便到了小學高年級,你能說讀圖能力不重要嗎?

??再說拼音。 
 

其實拼音只是一個輔助識字的工具,作為工具,孩子需要掌握,但閱讀才是目的,不應該本末倒置。

學拼音的目的是識字,但拼音不是識字的必經之路。

通過閱讀來識字,是最高效的方法。 
 

學前學拼音唯一的好處,是孩子到小學時學拼音時更輕松一點,但學前學習效率非常低,并不劃算。 
 

2? 低齡大量背古詩 
 

古詩文的背誦,在小學階段是必備的,也是必考的。再加上新教材中古詩文比重大幅增加,很多家長就早早地把背誦提上了啟蒙日程。 
 

但在孩子還小,完全無法理解詩文意境的時候,大量背誦是非常低效的。 
 

很多家長以為會背誦的古詩數量越多,孩子的國學啟蒙就越到位。然而,學齡前早教的正確打開方式,一定不是刷題和背誦。 
 

理解和應用,才是我們學習古詩文的終極目的。 
 

也許有家長會問,我的孩子背古詩背得又快又好,現在都能背小學四、五年級難度的古詩了。 
 

但其實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背的是什么,只是依靠自己強大的記憶力在機械錄入。 
 

也許一開始背得很快,但因為缺乏理解,又無法與生活很好地建立聯系,后期既難堅持又容易忘。 
 

很多孩子小時候就會背很多首古詩,可是大了也還是在吃這些老本,過早地學習也并沒有幫助孩子發(fā)自內心地熱愛中國古代文化。 
 

歸根到底,是我們家長從應試出發(fā),一開始啟蒙的目的就出錯了。 
 

現代漢語是我們學習一切的基礎,在孩子現代漢語基礎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認知能力的時候,再引入古漢語會事半功倍,這比我們在孩子小時候費盡心思,卻只有一點點進展好多了。 
 

就我一線教學經驗而言,小學階段再開始背誦古詩文完全來得及,如果你真的很心急,想要在幼升小階段就開背,也務必要精選內容,選擇孩子能理解和應用的題材、詩篇。 
 

3? 親子閱讀拼閱讀量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專家學者提倡親子共讀,但為什么要在孩子識字前跟他一起閱讀呢? 
 

這是因為閱讀并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必須經過不斷地學習與練習,才能學會這項技能。 
 

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有些家長會卯足了勁兒拼命讀。我看到有的孩子每日中文書的閱讀量在20本,甚至在30本以上。這個量,其實讓我很吃驚。 
 

就拿我和瓜子的睡前親子共讀來說,40分鐘時間,最多只夠我們好好地讀2本書。 
 

我們來看一個普遍現象,進入三年級后很多孩子成績會下降。是因為學的內容一下子變難了嗎?不是。 
 

很多孩子三年級成績下降的原因在于文本處理能力很差,無法通過語文能力來學習其他科目。 
 

同樣的文章放在語文能力薄弱的孩子面前,他沒有辦法去很好地識別語意、提取信息,無法讀“懂”、讀“進”他應該掌握的知識。 
 

我做老師這些年來,被提問頻次最高的一個問題就是“老師,我的孩子讀了很多書,怎么還是做不來閱讀題,怎么還是寫不好作文?” 
 

*??因為閱讀量≠閱讀能力。 
 

有些孩子哪怕看似讀了很多書,但由于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疑問,沒有思考,他被動地接受信息,大部分情況下看完就忘,更別說遷移運用在自己的閱讀和寫作中了。 
 

?因此,在學齡前親子共讀中,提問很重要。 
 

提問可以讓每個人的大腦處于一個檢測和檢索、歸納信息的狀態(tài),有效的提問就意味著有效的思考。 
 

學會提問,和孩子進行有意義的討論,這是最好的提升孩子思維能力的方法。 
 

思考,不是為了追求答案,討論過程本身就足夠有意義。 
 

孩子要在聽懂故事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提取信息,并恰當地組織語言來回答你的問題,對幼兒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維訓練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進行的,孩子的閱讀理解力和表達力也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被提問中提升的。 
 

讀《晚安大猩猩》這本無字書時,你可以問問孩子“大猩猩怎么知道哪把鑰匙可以開哪扇籠子呢?”,答案就是顏色匹配。 
 

對你來說很簡單,但對于幾歲的孩子來說,她需要分析,需要觀察繪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讀完后,你還可以再問問,“為什么小動物們不愿意睡在自己的籠子里,要跟著管理員回家呢?”。 
 

讀《彼得的椅子》時,你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彼得一開始不愿意和妹妹分享自己的椅子,可到故事的最后,他主動幫爸爸把椅子刷成粉紅色呢?” 
 

再比如讀《瑪拉買東西》時,你可以試著問問“奶奶總共讓瑪拉買了幾次東西?她都買對了嗎?” 
 

“為什么瑪拉第二次買錯了,奶奶卻說她買對了呢?” 
 

《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這本書也很有趣,讀完和孩子探討一下“動物到底需不需要穿衣服???” 
 

如果孩子回答不需要,家長還可以進一步追問“既然不需要穿衣服,為什么我們在小區(qū)里總能看到穿著衣服的寵物貓狗呢?” 
 

在鍛煉孩子語文理解力和表達力的同時,這又何嘗不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 
 

??學前語文怎么學?  
 

我們都知道,孩子語文學習的核心技能包含四個部分:聽、說、讀、寫。這四個字包含了孩子從聽故事到講故事,再從閱讀到寫作的四個科學進階的基本流程。 
 

聽和讀是一種輸入訓練,而說和寫就是一種輸出訓練。 
 

關于學前語文應該怎么學,結合我一線教學以及養(yǎng)育瓜子的一點兒經驗,在這里給大家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 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啟蒙 
 

啟蒙應當在生活中進行。其實不僅是語文啟蒙,任何啟蒙都應在生活中進行,在生活中開展的啟蒙才是行之有效且效能持久的。

春天,帶孩子去郊外踏青,帶他感受花紅柳綠、草長鶯飛,去看一看早春的楊柳,一起吟誦“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夏天,帶孩子去荷花池欣賞滿池荷葉,在實境體驗中感受什么叫“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秋天到了,帶孩子去采摘,教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感受收獲時節(jié)五谷豐登、果實累累的喜悅; 
 

冬天來了,雪花紛飛,告訴孩子什么叫“瑞雪兆豐年”,雪中賞梅時還可以吟誦“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感受梅花不懼嚴寒、傲然開放的精神。 
 

只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浸潤其間,才會讓這些優(yōu)秀的古詩詞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顆小小的美好的種子,繼而生根發(fā)芽。

我們常說“靜待花開”,可若要花兒開放,你需要精心培育,你若什么都不做,花兒是不會自己開放的。 
 

2? 從繪本閱讀中探索中國傳統文化

在學前,因為孩子的理解力、聽和說的基礎都很有限,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從簡單的童謠開始,從蒙學經典故事和外國經典故事入手,讓孩子理解經典,提升素養(yǎng),從而慢慢地走向那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其實常說國學啟蒙,說白了,也就是給孩子講文學故事、講歷史故事。 
 

就拿《灶王爺》這本書來說,說起來灶王爺離生活很近,有些農村至今灶臺旁還會張貼他的畫像。 
 

可他又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很多小朋友肯定一臉問號,不知這位王爺是何方神仙? 
 

現如今,許多承載傳統文化的習俗逐漸消退,可背后的傳統文化魅力不減,也不能減。 
 

我們可以搜尋相關的文化傳統常識進行備課,在講讀繪本時作為背景知識補充,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適當地提問“為什么小女孩發(fā)現被灶王爺盯著看之后,就不敢做壞事了呢?”“為什么爺爺奶奶吵架,看到灶王爺之后就不好意思再吵了呢?”……

這樣的補充拓展和提問,會讓孩子更容易看懂繪本故事,也對民俗有更多了解。 
 

更重要的是,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地根植中國傳統文化,將這份厚重通過繪本傳遞給孩子。 
 

3? 注重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本身源于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于現代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創(chuàng)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 
 

通識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出完全、完整的人。 
 

如今的小學很注重跨學科融合,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在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拓展孩子的知識面,用語言更好地認識世界,激發(fā)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對大自然的熱愛。

自然人文、古今之事,皆可涉獵。 
 

這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了功利性與實用性。這一點,我們群里媽媽們所一直堅持的全學科陪玩,就是一種最好的滲透方式。 
 

我在教學和育兒的過程中,不斷告訴身邊家長的一個觀點就是,幼兒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滯后性,這些付出和滲透,都不是立竿見影的。 
 

可所有那些現在看似“無用”的,將來對孩子的人生必會產生大作用。 
 

也有人會質疑,你什么都教,孩子能理解嗎? 
 

哪怕我們現在滲透的內容他一知半解,但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自然會隨著他年紀的增長、閱歷的增多而慢慢融會貫通。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如何善用美的語言,讓孩子感受中文的博大精深,感知語言文字的美,也是我們作為家長的必修課。 
 

腦中先有辭藻,將來才會運用。

學前大語文知識相對零散,但是大部分家長研究時間有限,往往難以平衡。

??我的選擇就是跟一些主線課程,這樣既能節(jié)省時間,也會比自己收集素材更加全面系統。 
 

?常爸小古文

1. 契合部編教材【日積月累】板塊。

部編教材在每單元的語文園地后會設置【日積月累】板塊,這個板塊收錄的均為貼近我們生活的民間諺語、俗語,或是啟發(fā)我們深思的名言警句。


但是這些內容,課本中并沒有延展講解,只能老師在課堂上一帶而過。文學積累和文化底蘊欠缺的孩子,可能會一知半解,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我當時入手這個課程,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小古文課程中包含了小學教材【日積月累】板塊的近120個古代名言名句,并且進行了有序劃分,有助于孩子提升國學素養(yǎng)。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些都只能作為我們備課的資源庫,幫助我們把相對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不能完全依賴。 
 

2、幫助孩子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漢語言的魅力,感知樸素的人生哲理。

【日積月累】板塊的這些諺語俗語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教材中只有文字,沒有插圖和講解,對于學齡前積累不夠的孩子來說,理解有一定難度。 
 

課程中有精心繪制的原創(chuàng)插畫,復原了故事情境,讓孩子能夠像看動畫一樣沉浸其中,像聽故事一樣自然而然地習得小古文。 
 

?(常爸的)影響世界的100個名人。

??100個精彩有趣的名人故事。  ??100句經典勵志的名言警句

涵蓋文學、藝術、科技等8大領域。

? 發(fā)明“太陽”的人——愛迪生 ?兩千年前的“杠精”——蘇格拉底  ?看向宇宙的“千里眼”——伽利略 ?空中女王——阿梅莉亞·埃爾哈特 ?不走尋常路的中華“游圣”——徐霞客

讓孩子了解并學習他們的精神力量。

語文無法臨陣磨槍,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回應19 舉報
贊70
收藏332
3年前
確實很多人都在說超前認字的弊端。一直覺得單純背古詩沒意義,但似乎小娃娃背古詩是大家普遍在做的,也就隨大流了。
3年前
寫得那么好,應該讓更多人看到。有時候看到小花生里家長的打卡,量很大,不由自主地會跟著焦慮。實際上我們如果好好講一本書,睡前半個小時只有兩本可以講。如果隨孩子自己點讀,半個小時十幾本不在話下,但是這樣除了磨了個耳朵好像沒什么意義。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充分利用每一分鐘的親子相處時間,不要灌輸知識,而是讓孩子理解思考。
3年前
最近每天一個新觀點,常有矛盾之處,好難抉擇??
3年前
貝莉 最近每天一個新觀點,常有矛盾之處,好難抉擇??
感覺都沒有問題??
3年前
謝謝分享????????????????
3年前
謝謝分享??!
3年前
謝謝你的分享??!
3年前
貝莉 最近每天一個新觀點,常有矛盾之處,好難抉擇??
學好數學很重要
3年前
謝謝分享
3年前
也有不少很早識字,后來語文一直很好的。可能孩子天生不擅長,可能家長忽視了某些方面的發(fā)展。個人是按照作者推薦的順序發(fā)展的,就是語文弱,理工強,沒辦法解釋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