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我們第一時間賣掉了蘭博基尼”

2017-8-17 19:42 轉(zhuǎn)載 · 圖片9

讓孩子“吃苦”,會促進成年后的成功嗎?您可能誤會“失敗是成功之母”了。應對挫折的能力和經(jīng)歷挫折的數(shù)量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

往近了講,過多的挫敗感會讓孩子暴躁,發(fā)脾氣,引發(fā)咬人、打人等行為,缺乏成就感也會讓孩子更容易放棄。往遠了講,過多的挫折、困境會容易讓人放棄努力。

“吃苦”并不是成功的原因,而是因為擁有不被失敗所困的應對能力,直面挑戰(zhàn)的勇氣,克服困難的信心,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獲得成功。

但真正讓你強大的,并不是那些試圖摧毀你的苦難,而是你內(nèi)在的恢復力——應對挫折的能力。

所以,別感謝挫折,別感謝那些讓你哭的、傷害你的人,要感謝那些給你面對困境的力量的人!

“有了孩子后,

我們第一時間賣掉了蘭博基尼”

別再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不能吃苦了

我有一同學,某天發(fā)了一條在醫(yī)院探望他朋友小寶寶的朋友圈:可愛的寶寶出生了,孩子爸爸賣掉蘭博基尼,不想讓孩子從小享受奢靡,吃不了苦,因而放慢腳步。為這樣的好父母點贊!然后下面一堆人捧場,紛紛留言說,現(xiàn)在的孩子實在太享福,絕不能養(yǎng)在蜜罐里,甚至還有人舉例支持,有的說自己家給孩子買的玩具絕對控制在10件以內(nèi)。

想想周圍這樣的父母甚至還不少,有的明明有條件但就只給孩子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即便孩子穿上各種皺巴不合身,說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艱苦樸素的意識;還一個才兩歲多的孩子不喜歡聽繪本就喜歡在公園玩泥巴,他父母就很焦慮,說別的孩子都能坐下來背詩了,不能再讓他每天去玩泥巴挖沙沙,需要讓他“吃些苦”,學一點“有用”的東西了;甚至還有人特意強調(diào),我家的是男孩子,更是從小就要讓他吃點苦頭(why?兒子一臉黑人問號,憑啥我就該吃苦,難倒有小JJ這件事怪我咯?)……

前段時間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John Roberts,他在兒子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也在朋友圈瘋傳,大致講希望孩子未來被不公正對待、遭受背叛孤獨、時不時倒霉被忽視一下……總之,就是希望孩子的生活不要太順,需要吃些苦被磨煉一下才好……

回想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jīng)歷,可能都沒少聽過這樣一句話,現(xiàn)在這輩人啊,越來越不能吃苦了。在我們從小的教育里,更是充滿了“艱苦奮斗、吃苦耐勞、苦盡甘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等勵志詞句。有些地方甚至還保留了孩子一出生就喂黃連水的習俗,名曰希望孩子將來能吃苦。

還記得中學時代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平凡的世界》,相信這本書也是很多人的摯愛。孫少平身上那種不懼苦難,甚至主動去擁抱苦難,用極致的忍耐去應對困境的精神感染了一大批人,它也向人們傳遞了這樣一種觀念,“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xù)耕種?!?/p>

除此以外,還有眾多成功人士的傳記和各種成功學暢銷書,都在強調(diào)吃苦的重要性,把吃苦和成功劃上等號。但經(jīng)過十多年工作和現(xiàn)實的磨練,加上現(xiàn)在我也有了孩子,我想說,這碗毒雞湯,我已經(jīng)喝夠了,也絕不會再給孩子喝。

先說美國這位大法官,作為美國最頂層的精英,他的孩子基本就是一路私立貴族學校,各種資源人脈鋪筑的康莊大道,如果說苦難真的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調(diào)劑”,那么苦難在他的孩子身上一定也只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別人大法官才會期盼孩子過于順暢的道路上出現(xiàn)幾個小顛簸;而這位賣掉蘭博基尼的父母,別人至少也是買得起超跑的土豪,而發(fā)朋友圈和點贊的人,卻還只是一群被房貸壓的透不過氣的城市螻蟻。

古往今來,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里,從來不缺的就是苦難。即便是《平凡的世界》,從另一方面講,孫少平也是幸運的寵兒,雖然營養(yǎng)不良,還是長成了帥氣的長腿歐巴,一路更是貴人相助、優(yōu)質(zhì)桃花不斷。更別提那些成功人士的回憶錄,別人永遠不會告訴你他們的背景資源和運氣。吃苦在成功這件事上究竟有多大作用,估計連當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

在歷來都以吃苦為榮的中國,在今天這個經(jīng)濟自由度越來越高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在這個階層看似固化但個人崛起的也不乏可能性的國家,作為非金字塔頂尖的絕大多數(shù),我們應該如何與我們的孩子一起面對苦難呢?

01

苦難的本質(zhì)

柴靜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nbsp;而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中的大多數(shù),并沒有這樣的格局和智慧來對痛苦進行思考和總結(jié)。

ACE(Ade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就有研究表明,人們小時候在物質(zhì)上、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吃苦”,都會對孩子今后人格的發(fā)展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多地經(jīng)歷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疾病。(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wikipedia)

苦難不會讓孩子加快腳步,

甚至會拖慢他們的腳步。

而對這個道理詮釋最好的案例就是某臺的“變形計”了。無論是一直在家吃苦的農(nóng)村孩子,還是被交換到山村偶爾吃苦的富家子弟,在他們身上,由于都缺乏這種格局和思考,所以苦難一如既往地壓在農(nóng)村孩子身上穩(wěn)如泰山,而吃苦的這段經(jīng)歷對于富家子弟而言,卻仍然是可以一撣就掉的鴻毛。

02

一味地追求吃苦

只會讓孩子失去正確的自我認知,

在不擅長的事上花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也容易導致他們的一葉障目,

浪費身邊的資源,

喪失靈活思考的能力。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無論父母還是老師眼中,能吃苦才是好孩子。當年甚至還有一種風氣,要是自家的孩子在別的方面比不過別人,就比看誰家的孩子更能吃苦。而且在國內(nèi)單一的人才選拔模式下,短板理論盛行,告訴孩子,決定成敗的不是木桶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所以無論孩子多大了,家長依然不斷督促孩子改正其不足,而不論孩子在改進“短板”和“加長”長板上的成本和效用孰小孰大。

以我自身為例,在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影響下,我小時候拼命讀書,不敢打扮漂亮,更不敢早戀,一門心思就是讀書……但無奈我的數(shù)學就是學不好(越難的數(shù)學,其實越需要天賦),每天上完晚自習回家其實已經(jīng)快10點了,我還一定要把數(shù)學資料帶回家,不愿意多請教老師,舍不得花點錢請靠譜的課外輔導,或者換一種角度思考——與其花10分力氣博取1分收益,還不如在自己擅長的科目上多投入一點獲得更大的提升。

這些更省力,產(chǎn)出更高的思考統(tǒng)統(tǒng)沒有,只知道每天熬更守夜傻坐在書房,要不在一道題上死命的鉆牛角尖,要不就是走神發(fā)呆,不單數(shù)學成績沒有明顯提升,還因為影響了睡眠導致惡性循環(huán)?;叵肫饋?,這種“吃苦”何嘗又不是一種表演,明明是自己在思維上懶惰,所以才會用“我其實在用功,我其實很吃苦,結(jié)果還是這樣那我也沒辦法了”的自我安慰里一步步深陷。

一味強調(diào)過程吃苦,過于忽視結(jié)果,只會剝奪孩子更加深刻地認知自己優(yōu)缺點,阻止了他們跳出桎梏,站在更高更大的格局上尋找解決辦法的機會,同時也很難發(fā)揮出他們自己的強項。

 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的做事重要許多。

反例就是我表弟,特別喜歡運動,從小癡迷歐美文化,但其他功課都一般,特別是數(shù)學和物理更是常常在及格線上掙扎。我舅舅一家顯然豁達的多,在請老師找家教折騰一番后,發(fā)現(xiàn)兒子確實不是學數(shù)理化的料,干脆就讓他在英文和體育上培養(yǎng)特長,網(wǎng)球打的行云流水,英語競賽也常常得獎。

到表弟高中后,兩口子和孩子商議,高一便去了加拿大。當時,在我們周圍人眼里,表弟出國是為了躲避高考,本質(zhì)還是不愿意吃高考的苦。所以,當舅舅問我有沒有去國外的打算時,我還一臉驕(sha)傲(bi)地告訴他,沒有經(jīng)歷過高考歷練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當然,我最后是被打臉了,高考失利,勉強上了個本科,而表弟在國外如魚得水,被多倫多大學錄取,目前回國搞了一個剛拿到融資的戶外項目,在大家眼里是小有成就的大好青年。

有人可能說,那是因為舅舅家境好,有這個底氣。但其實之前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說人生其實都是在不斷的“均值回歸”。大意是“人生任何一個階段的“篩選”(比如高考、留學、第一份工作的好壞)都只是一種暫時的形式,定義你最終歸宿的,一定是能力和欲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所以我相信,即便表弟出不了國,早早對自己就有清楚的認知的他,只要他能把自己的擅長堅持下去,不斷精進,或許他的大學很差,但他一定會通過這份擅長和喜愛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通過“吃苦”換回報和認可的心態(tài),還容易讓孩子用力過猛,這點在我周圍的一些家境不好又好不容易走進大城市的同學身上尤為突出,比起城里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在一條直道上使蠻力,缺乏四兩撥千金的巧勁。

03

過于強調(diào)吃苦,

會讓孩子忽略掉“機會成本”這個重要的因素

有人說“窮人吃不了奮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其實也就是說富人更明白“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有一點經(jīng)濟學常識的人都明白,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OC)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因為人的精力、時間和資源都是有限的,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時,必定是放棄了其他的選擇。

我一位大學同學雖然家境普通,但卻是富人思維的典型。當時我們寢室條件非常差,各種老舊臟亂,沒空調(diào)沒風扇,熄燈早不說還經(jīng)常跳閘停電,更讓人頭痛的是寢室里有一個公主病患者,常常半夜和男友電話,嚴重影響大家的休息,寢室各種摩擦爭斗也非常消耗精力。

大多數(shù)同學雖然抱怨,但要不因為經(jīng)濟受限,要不像我這種,覺得吃點苦不算什么,也都沒有行動起來。但她住了不到半學期就在外面租了房,其他同學有的羨慕有的酸,本以為她是嬌氣的富家小姐。直到不久后她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去家里煮火鍋,才知道她其實家境并不比我們好,但她自嘲說自己從小就吃不了臟亂差的苦,她租房子的錢是向爸媽打了借條的,

原以為她會去打工,但她卻說準備拿一等獎學金,才大一的學生打工無非就是家教跑腿端盤子,這種對自己的簡歷無任何添彩的事不做,這種毫無價值提升的苦不吃。在這個房子里,她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作息,生活質(zhì)量也是質(zhì)的飛躍,而原來的寢室只會讓她煩躁厭惡,消耗精力,所以這筆租金花的太值了。當時她的這番道理一開始我們還不以為然,直到她真的拿到了一等獎學金,而且是每年都拿,我們這才對她心服口服。

除此以外,她還是我們同學當中最早自己買車的人,首付是家人資助。不了解她的人也認為她是吃不了坐公交的苦。但朋友們其實都知道,雖然車是“貶值品”,但買車一定是她核算了投入產(chǎn)出后的精準投資而已:她申請到的那份工作需要經(jīng)常外出,在當時我們這個地鐵不通,也還不太堵車的地方,私家車絕對是最高效的出行方式,這輛車也的確為她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獲得更多的訂單。

04

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

甚至是長期的心理影響。

一味強調(diào)讓孩子吃苦,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誤解:把吃苦當做目的而非手段,而這種心態(tài)最容讓孩子產(chǎn)生負罪感。在人的情緒能量級別中,羞愧和內(nèi)疚是絕對值最高的負能量,直逼死亡級別。記得高中的時候我一定要讓自己學習到深夜,但其實明明很困,腦子也轉(zhuǎn)不動,但早睡一點我就會有負罪感,覺得自己怎么這么不能吃苦。結(jié)果因為休息不好,本該充分利用的課堂時間被浪費,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成績也一路下滑,本來是年級前十,結(jié)果最后差點連大學也考不上。直到現(xiàn)在,遇到一些棘手或重要的事,我都還有犧牲睡眠,放棄一切娛樂和休息的強迫癥,所以,有時候事情越重要,反而越容易搞砸。

把錯誤的吃苦觀灌輸給孩子,生活苦的時候孩子焦慮,更讓人絕望的是,生活一旦善意一點,我們也焦慮,總覺得誠惶誠恐,怕好事之后會有不好的事發(fā)生,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吃苦“體質(zhì)”,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么多好事。

 總結(jié) 

經(jīng)濟學家茅于軾先生曾說“關(guān)于我國教育的目的,比較普遍的認識是培養(yǎng)人才……人才論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別人的工具,而不是為了他自己的人生?!薄氨绕鹬腥A傳統(tǒng)認可的能吃苦,在歐美文化中,卻更看重“談判的能力,反抗和敢于沖突的魄力”。

吃苦不是手段,更不是目的。不要讓孩子吃沒有意義的苦,更不要讓他們刻意去被磨練。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給予他們自主嘗試的機會,并且鼓勵他們大膽表明自己的立場,為自己爭取,懂得反抗和捍衛(wèi),尋求團隊合作的同時,了解妥協(xié)的底線和需要達到的目的,如此,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特長,事半功倍。

當然,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讓大家安于享樂,放棄努力。就像我們覺得歐美學生的課業(yè)輕松,但殊不知,他們的學習強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經(jīng)濟條件好的孩子,只是他們更主張,無論什么體驗或經(jīng)歷,都需要將個人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

而且,我們需要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吃苦和努力是完全不同的名詞。當我們覺得是在“吃苦”時,說明這件事本是違背本心的活動。當你真正找到自己所好,有堅定的信念和目標,即便是不吃不睡,也不會覺得痛苦,相反,這種廢寢忘食的投入只會帶給你強烈的充實感,這種心甘情愿和高效的付出才叫努力。

“成長有很多條路徑,你讀的書、走的路、見到的世界、對自己的反思都可能會帶來成長,為什么非要選擇讓自己吃苦這條費力還可能不討好的道路呢”。(——簡單心理)

如果我的條件允許,我一定會給他買專柜最好的彩棉,讓他能一直得體舒適;只要他真正喜歡,我也會給他買各階段的樂高,帶他去高檔的餐廳,去參加國外的夏令營;當他真的不喜歡某項“興趣”或者“科目”時,我也不會苛責他不能吃苦。

我會在我的能力范圍,給到孩子更多更好的選擇,無論是物質(zhì)還是精神。所以,如果我也有蘭博基尼,我一定會很想讓孩子體驗這種一般車輛達不到的急速飛馳,并且告訴他,當年我是怎么掙下這輛車的,同時也提醒他,在全球最貴10大跑車排名里,蘭博基尼只是墊底,而且除了蘭博基尼,還有一個知名品牌叫Mobike。

你可以擁有去賺下一輛Shelby Supercars的野心,也可以修煉一份我騎mobike我環(huán)保健康的自信和豁達,但我唯獨不希望你遭遇太多苦難。請你一定找到能讓自己快樂著堅持下去的一生所好,順應趨勢,盡量避開彎道,實在躲不過那就去面對,最重要的事,不要讓自己擰巴地生活著,珍惜但請?zhí)谷幌硎苣闶斋@的一切,那是你值得的幸福。

來源:夏天的陳小舒,文:里里


回應8 舉報
贊4
收藏8
7年前
深度好文
7年前
民眾只看到掉蘭博基尼,其實下文是買了邁巴赫吧。畢竟蘭博適合2人世界。安全性上邁巴赫、賓利、勞斯萊斯,絕對勝過本田、豐田。身價幾億開byd的,只在雞湯里。
7年前
此文是專門寫給樂嘉的嗎???????
7年前
我覺得最后提到了摩拜,所以這是篇隱藏很深的軟文么??
7年前
哈哈大家的評論??????
7年前
樸素的生活是一種習慣,談不上吃苦
7年前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7年前
其實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的吃苦教育方式和為孩子投入方式,沒有必要互相比較。可能別人的所謂吃苦,也是你不可企及的富貴!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