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開學新書:“動蕩的世界必須讓孩子做好準備,不能讓運氣或環(huán)境決定他們的未來!”

2020-9-8 21:30 轉載 · 圖片14

很多人都聽說過比爾蓋茨在閱讀方面的“傳說”——雖然他這么忙、也早已坐擁無數財富,但仍然以每周一本的速度如饑似渴地讀書,每年更是會推出自己的“年度推薦書單”。

而在他2020年的書單里,少見地出現了一本教育書籍,他稱之為“撫養(yǎng)和教育我們的孩子的奇妙指南”。

△比爾蓋茨在讀這本“奇妙”的教育書籍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準備》(Prepared)。封面上那行字“我們必須讓孩子做好準備,不能讓運氣或環(huán)境決定他們的未來 ”,實在是一下子就能擊中為人父母的心。

而翻開書繼續(xù)往下讀,你就知道,這本書為什么會得到比爾蓋茨的青睞了。

△作者戴安娜·塔文納和《準備》書籍封面

高中老師戴安娜·塔文納曾像如今的許多父母和老師一樣,感慨著教育的軍備競賽,而傳統(tǒng)教育并不能讓學生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

不過2001年,她自己兒子的誕生和“9·11”事件的爆發(fā),讓她意識到孩子將來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度不確定的世界,面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她決心不再袖手旁觀,于是建立了一所創(chuàng)新學校:薩米特中學(Summit)。

△戴安娜·塔文納和她的兒子,他兒子也是薩米特中學學生

這所學校不挑生源,也不以取得優(yōu)秀的學業(yè)成績?yōu)樽罱K目標,而是致力于為學生們建立一套人生的“GPS導航系統(tǒng)”,為未來做好準備。

而神奇之處在于,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最初很多都是家庭深陷貧困和吸毒、酗酒漩渦,根本不可能上大學的孩子,然而第一屆畢業(yè)生全部獲得了大學錄取。

《準備》這本書,講的就是薩米特中學的故事。

△薩米特官網截圖

目前,薩米特中學已在2個州建立了15所學校,USNEWS更是將其評選其為全美最優(yōu)秀的高中。

在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化逆流的這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里,相信父母們都迫切地想知道:

這本書所說的“準備”是什么?

如何才算是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作為家長,是否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參考,給自己的孩子做好“準備”呢?

讓我們去書中找到答案。

01 

教育不該是紙質地圖,而是成為GPS

要幫助孩子為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就好像要指引孩子從此時此地尋路去一個未知之境。可是該怎么走呢?戴安娜·塔文納以傳統(tǒng)地圖和GPS做了生動的比喻。

GPS發(fā)明之前,我們要去某個目的地,要么是依靠記憶中走過的路線,要么就是參考紙質地圖。這在熟悉的地方或者小鎮(zhèn)毫無問題,可是萬一你要去找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或者在一個大都市里,就相當困難了。

現在,幫孩子規(guī)劃未來之路時,大部分父母采取的方法仍然是用記憶中的路線(爸爸媽媽當初是這樣那樣做的)或者紙質地圖(已經延續(xù)多年的固定升學路徑和專業(yè)說明)。

可是,孩子所面對的未來,已經不是熟悉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而是一個大都市了,道路可能早就和陳舊的紙質地圖不一樣了。

可能道路已經改建了,可能最短的路線車輛太多老是擁堵,可能有的路線雖然很快但要穿越沉悶的隧道,有的路線風光優(yōu)美卻要繞很多彎路……

這時,GPS就顯示出了巨大的優(yōu)勢,因為它不光會顯示不同的路線,根據路況實時進行更新,有些GPS軟件還允許用戶之間分享路況信息,讓大家都能夠找到最適合的路線……

所以,我們不再應該依據自己的經驗或者傳統(tǒng)升學職業(yè)路徑這種“紙質地圖”來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了,而是需要為孩子建立一套“GPS系統(tǒng)”,進行不斷的信息交流和方向調整,才能讓孩子在陌生而變化重重的未來中有信心地穿行。

有趣的是,他們的模型并非來自什么先進的教育理論,而是來自硅谷的設計思維。

△薩米特的官網截圖

02 

用硅谷的設計思維為孩子“準備”未來

GPS的原理,就是通過“衛(wèi)星”這個遠方不斷移動的目標的對比,來實時了解自己的當前位置,并為接下來的進一步行動提供指引。如果孩子能把不斷變動的未來作為“衛(wèi)星”來規(guī)劃自己的道路,那么家長確實可以放心了。

薩米特中學是如何尋找“衛(wèi)星”的呢?我認為,可以說是使用了硅谷流行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從0到1來設計一個嶄新的教學體系。

設計思維和傳統(tǒng)設計方式比較,有兩點特別不同:同理心(收集對象的真實需求)和原型(把腦子中的想法動手制作出來)。用在孩子的人生規(guī)劃上,就是:收集未來社會的真實需求;了解你的“人生原型”——你未來的工作。

△薩米特的課堂,截圖自官網

?收集未來社會的真實需求

孩子們接受的現在的教育和“未來社會的真實需求”之間可能有非常大的落差。

塔文納講了為兒子雷特選擇跆拳道課時的故事。她發(fā)現,一般的跆拳道其實很像“標化考試”。它把一整套動作分解教給學員,學會就可以達標進階,比賽得分也有具體的技巧。這么做的問題在于,當你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動手保護自己時,得分技巧毫無用處。

真實的世界不會容許你站在一張墊子上,面對和你同齡且實力相當的對手,打架時更不會只攻擊你身上幾個特定的部位。

所以她為兒子選擇了可應用于實戰(zhàn)的跆拳道。遇到的對手有大有小,有強有弱。假如有人決定比賽,他可以進行額外訓練,但那不是課程的重點。

20世紀50年代,雇主最青睞的技能是

① 能夠進行快速和長時間的工作;② 能夠記住細節(jié)和操作指南;③ 數學運算。

——聽上去,是不是和現在學校教育的目標差不多?

而根據《福布斯》統(tǒng)計,2020年的雇主最需要的是:

① 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② 批判性思維;③ 創(chuàng)造力;④ 人力管理;⑤ 協作能力;⑥情商。

理解這些未來社會的真實需求,才能理解如何為孩子們的未來做出準備。

?了解你的“人生原型”

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一直很難,因為人們對于大多數職業(yè)都無法有準確的認識,比如從事醫(yī)生的職業(yè)和在電視里展現的可不一樣。也因為,未來的好工作現在很可能還沒有出現。

但是也不能一直埋頭讀書,直到找工作時才發(fā)現自己的專業(yè)不被需要???對此,薩米特中學的探索項目很值得參考。這個項目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研究某一興趣領域。

一個叫戴維的男生學習了編程,后來又去本地軟件公司實習。和導師回顧時,他發(fā)現他很喜歡公司的討論氣氛,但不喜歡獨自長時間寫代碼。不過,他也發(fā)現這個公司里有一種產品經理的工作,可以再多了解一下。

這樣,戴維在高中僅用了6星期就對編程工作有了切身了解,而不是等到上大學甚至畢業(yè)后才知道自己并不想成為程序員。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功。

而更有價值的是導師和他進行的反思。戴維的導師引導他,將重點放在實習經歷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上,找出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越具體越好。

這樣,戴維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時,就不需要執(zhí)著于具體的專業(yè)/工作,而是一系列對他來講非常重要的東西,以及如何在接下來要做的事里找到這些東西。所以他未來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哪怕這份工作現在還不存在。

戴維所做的,其實就是一種人生原型的探索。

對家長來說,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體驗不同的人生原型,并像薩米特中學的導師那樣和孩子加以反思討論,讓他們想象一下,自己想過什么樣的成人生活,在什么樣的工作場合更能遇到讓他們覺得有趣的事情。

03 

家長如何為孩子做好準備

除去一套“GPS系統(tǒng)”,薩米特中學的教育者們抱持的兩種心態(tài),對家長也有參考價值:第一,不給孩子和自己設限,第二,竭盡所能(Whatever It Takes,WIT)。

傳統(tǒng)學校都想挑選盡可能好的生源,但戴安娜·塔文納堅持不篩選學生,認為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潛力。她說,教育者、家長和學生給自己設的限制都太多了?!白x研究生院時,有位我最喜歡的老師曾讓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限制會怎么樣?

這個幻想“如果沒有限制會怎樣”,令人想起馬斯克著名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法:“通過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華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從最核心處開始推理……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用類比思維去思考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做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這樣,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fā)展?!?/span>

△《準備》中提到的16個“學習模塊”,學生要先習得較為基礎的技能,然后再去嘗試掌握更加復雜的技能

而家長平常說的那些“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大家都上這個補習班我們也要上”、“進了好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都是“類比思維”的表現,一開始就限制了孩子潛在的可能性。

而既然通過類比思維培養(yǎng)出無數基本一樣的孩子,當然他們長大就得去競爭一樣的資源了,這種競爭的激烈,又反過來確證了“人多資源少”的預判,成為死循環(huán)。

為了擺脫“類比思維”,家長們可以好好回答一下本書附錄里“寫給老師/家長和孩子的普魯斯特問卷”。

如果既能讓孩子考上大學,又能過上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你會選擇放棄什么(如果真的必須要放棄什么)?你對于人生的追求與你父母那一代有何區(qū)別?

你覺得當今社會的成年人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在工作場合和私人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是否有很大的不同?

試著描述一下你小學和中學的競爭環(huán)境,同學之間的競爭明顯嗎?這種競爭對你的行為是否產生了影響?

薩米特中學的口號“竭盡所能WIT”則是認為不能一味接受現狀,而是要以更長久的努力去克服困難,也不能遇到困難就降低標準或干脆放棄。

書里講了一個頗有戲劇性的故事。有位學生奧斯卡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三天,拒絕上學,他的母親已經束手無策了。塔文納校長來到了他家,帶上了一把螺絲刀,宣稱要把門拆下來。奧斯卡只好打開門跟她去上學。

路上奧斯卡問:”您真的會把門拆下來嗎?“ 塔文納回答”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你。我會竭盡所能(WIT)。”奧斯卡說:“我相信您?!?/span>

投入的教育工作者能做到WIT,家長更應該能做到。

假如先把未來前景限制為資源不足,再把孩子的人生限制為努力做題,然后順利成章把努力的責任交給孩子,那么就不能算是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了。

轉載自:爸爸真棒


回應 舉報
贊13
收藏40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