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世界只有喵

2018-10-29 17:05 原創(chuàng) · 圖片39

文/偏要叫肉卷

喵星人占領地球這件事,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初現端倪了。

始作俑者可能是一只名叫Zarathustra的橘色肥貓。

沒錯,我就是心機喵本尊~

抱著它的紅發(fā)女人是俄羅斯藝術家Svetlana Petrova,這位德藝雙馨的鏟屎官兢兢業(yè)業(yè)地將自己的愛寵增肥至10公斤,然而卻并未填飽Zarathustra的胃口。

畢竟,喵星人的野心,都是很大的。

為了搏出位,這只頗有心計的喵星人,終于找了個機會,一躍成為超級IP們的座上賓。

而且竟然上位得毫無違和感。

沒想到的是,喵星人的舉動竟然得到了一眾地球迷妹的響應。

紅發(fā)女主迫于壓力,不得不為這只肥喵愛寵特別創(chuàng)建了一個名為“Fat Cat Art”的項目,讓它痛痛快快地過了一把cosplay的癮。



藝術界的事兒,普通人是說不清的。有了這個引子,圈里人像是著了魔一般,竟然紛紛效仿起這種“惡趣味”來。

英國藝術家Susan Herbert(蘇珊·赫伯特)便是其中一個。


這位生于1945年的老奶奶除了愛畫畫,還是個電影迷,專門喜歡惡搞高分老電影。


《教父》,1972年,豆瓣9.2分


《雨中曲》,1952年,豆瓣9.0分
 


《驚魂記》,1960年,豆瓣8.9分
 

越玩越嗨的藝術家們,終究還是連小孩子也沒放過。

最近,比利時插畫家苔絲·范德海登(Thas Vanderheyden)就把“魔爪”伸向了小盆友,用其新作《偉大的藝術:獻給小小鑒賞家》,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出令人捧腹的“鬧劇”。

閱讀這本世界名畫集,你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會無聊走神打哈欠,因為藝術鑒賞家的工作,簡直要比動物園管理員還來得有趣。

比如封面上經典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被換成了眼神鬼魅的小粉豬。

氣氛無比緊張的《最后的晚餐》,也變成了動物園的漢堡薯條大party。

盡管在形式上來了個大變臉,藝術的主旨卻沒有變。如何用不同的動物表現各色人物的性格特點,如何通過神情、體態(tài)體現角色的內心活動……

這些細節(jié)不僅體現了作者對于原作的理解,也滲透在稚趣的表達方式中,點滴感染著懵懂的小讀者。

事實證明,對于普通人來說,無論是大人還是兒童,這都是通往藝術最好的啟蒙方式。

But,今天要介紹的并不是這套繪本。

關于西方繪畫藝術啟蒙,無論是新鮮有趣的童書,還是光怪陸離的影像展,可選取的素材都已經太多太多。

隨便拿出幾幅梵高莫奈的名畫考考現在的小朋友,想必他們都是信手拈來。

然而,在這條藝術啟蒙之路上,中國傳統(tǒng)藝術再一次被“遺棄”了。

當然,這并不完全是教育普及者的錯。

西方繪畫再高大上,基于色彩學、透視學、解剖學等理論學科,總還是脫不了“寫實”兩個字。

雖然我們并沒見過圣母和天使,但通過光影效果傳遞的美的感覺,依然是每位觀賞者都能體會到的。

達·芬奇《母與子》

而中國畫則完全不同。

中國的水墨畫無論是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還是表現手法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更追求虛實相彰的意境之美。

關于“美”的問題,自然也就見仁見智了。

《富春山居圖》局部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藝術啟蒙,試圖讓不諳世事的小孩子體會到“寫意”與“寫實”的區(qū)別,自然是難上加難。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偏偏就有人愿意迎難而上,用“改編”的方式對傳統(tǒng)中國畫進行普及,而且一出手便是頂級難度。

——那就是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歷史巨制《清明上河圖》。

童話版《清明上河圖 騎驢記》和《清明上河圖 回娘家》

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夠我們哆嗦一陣子的了。

因為《清明上河圖》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長了!

此處省略一張高清長圖

而且,不同于中國畫傳統(tǒng)的山水主題,《清明上河圖》詳細描繪了北宋年間的城市面貌和市井民俗,是當時城市經濟的一副真實寫照。

其筆觸之細密,內容之繁雜,都是一般作品無法比擬的。

光是一座虹橋上,就濃縮了多少人生百態(tài)。

而在這部童話版的《清明上河圖》中,竟然也把原作中的人情風貌以可愛的卡通形象復刻出來了。

光從工作量上來說,就應該給創(chuàng)作團隊一個大大的贊!

考慮到小讀者的視覺偏好,在保留原作風貌的基礎上,童話版《清明上河圖》在色澤上也做了細微調整,用艷麗而柔和的顏色為畫面增添了生動性和吸引力。

《清明上河圖》原作和兒童版細節(jié)對比

眾所周知,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以細節(jié)著稱的,不僅每家店鋪牌匾上的字都清晰可見,就連水中游弋的小魚都能辨出一二。


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了。

相比之下,這兩本童話版的《清明上河圖》也毫不遜色,完全經得起放大鏡的“考驗”。每放大一格,都能浮現出無數有意思的小橋段。

比如私塾門口,兩個學生正因為遲到被先生罰站↓

比如出去偷喝酒的大漢被家里的婆娘揪著耳朵逮了個正著↓

再比如妻子在橋上冒雨給丈夫送傘——怎么看怎么有點白娘子和許仙的意思。

有意思的還不止這些,如果你愿意把自己當作一名穿越時空的游客,在北宋這條繁華的大街上細細走一遭,那感覺簡直比在北京逛南鑼鼓巷還要新鮮得多。

沿著畫卷一路走過去,周遭的一切都令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有圍成一圈玩蹴鞠的孩子,有表演木偶戲和耍猴的藝人,還有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的泥偶鋪子和紙鳶攤。

再往前走,還有玩雜耍的、買撥浪鼓的、斗雞的、說書的、演皮影戲的、捏糖人兒的、彈三弦琴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

玩累了也不打緊,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去南食店里點一碗煎魚飯或是桐皮熟燴面解解饞,

好想現在就跳進畫里去

渴了還可以停下腳步買一杯北宋網紅飲料“香飲子”。

古代飲品的名字可比現在要雅致得多了

如果你還走得動,也可以去逛逛北宋時期的水果攤,嘗嘗那時的果子與現在有什么不同。當然也要留點肚子品一品特色撈面,順便帶兩個正宗的炊餅回家。

然而,如果你只顧沉溺于街道的繁榮市景,卻也枉費了編者的一番苦心。

《清明上河圖》濃縮了北宋年間的市井百態(tài),其中的民風民俗、建筑特色、服裝服飾、道路橋梁等內容,都可以作為現代兒童最好的通識讀本。

在童話版《清明上河圖》中,每頁下方都會標注一些通識小Tips供父母和小朋友參考學習。

學識淵博的父母,可以以此作為引子講講詩詞歌賦或是歷史故事,像我這種水平的麻麻,就只有自己偷著補習的份兒了。


帶娃了解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后,順便在彩圖中還原這些場景的位置,既加深了記憶,同時也是很好的提升親子關系的休閑方式。

說到這兒,童話版《清明上河圖》 的第二個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

喜歡游戲繪本的爸爸媽媽都知道,目前國際上最有名的觀察力和專注力繪本,就要數出版于1987年的《威利在哪里》系列了。

“密恐癥”發(fā)作的同時,又讓你high到崩潰

不是吹牛,這種風靡全球的密恐游戲元素,明明是我們國畫大師玩剩下的啊……

找啊找啊找朋友……

雖然在創(chuàng)意上被外國人搶先了一步,但作為一個坐擁無數文化遺產的歷史大國,我們可以挖掘的東西依然太多太多。

所以在訓練觀察力方面,除了每頁介紹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之外,也引入了一小段民俗故事的場景。

而把整本書串連到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民俗故事,也就是副標題中的“騎驢記”和“回娘家”

《清明上河圖 騎驢記》講的是爺孫倆騎驢外出,被一群路人指指點點,最后迫不得已抬驢上路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 回娘家》講的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回娘家》里的場景。

新媳婦胖嫂帶著年貨和孩子歡歡喜喜回娘家,沒想到路上遇到傾盆大雨,雞飛蛋打不說,連身上背的孩子其實也只是個花枕頭。

還好丫鬟及時抱著孩子追了出來,母親也并未因此責怪,反而高興地留下女兒多住兩天。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有意思的是,創(chuàng)作團隊巧妙地利用了《清明上河圖》“長”的特點,在場景的設置上讓胖嫂住在了城西邊,而娘家則放在城東頭。

胖嫂回娘家的路線,恰好就是在畫卷中完整地走了一遭。

在《清明上河圖 騎驢記》和《清明上河圖 回娘家》中,主人公在每一頁中都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展現出不一樣的狀態(tài),而這種反復出現的元素,恰好是幫助小讀者加深記憶的最好方法。

通過如此細致的觀察記憶,再對比原作欣賞,自然會體會到更多的內涵。

這大概也是創(chuàng)作團隊的希望所在吧。

這里不得不介紹一下“狐貍家”這個童書品牌?!昂偧摇背闪⒂?017年,是一家致力于為3-8歲的中國孩子創(chuàng)造高品質東方文化題材讀物的公司。

有趣的是,品牌創(chuàng)始人阮凌原本畢業(yè)于英國利茲大學國際傳播專業(yè)。

擁有這樣的學習經歷,卻轉過身來大力推廣國學文化教育,想來是準備在原創(chuàng)繪本領域有一番作為的。

果然,雖然剛剛成立一年,“狐貍家” 出版的這套童話版《清明上河圖》就已經入選了2018年“原動力”中國原創(chuàng)動漫出版扶持計劃。

阮凌曾經提到,為兒童打造圖書,就應該“蹲下身子來,用兒童的視角去想故事、再創(chuàng)造”。

基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這套線索游戲書中,富有娛樂精神的編者們真的在故事最后送給了小讀者們一個彩蛋。

你既可以參照文字中的線索在書中接受更高級別的挑戰(zhàn),也可以找尋一個對手隨機挑選場景進行比拼。

總之千萬別小瞧了這本游戲書,說不定什么時候,你就又能從中發(fā)現新的驚喜。

畢竟,有多多支線任務的游戲才夠過癮,不是嗎?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偏要叫肉卷
偏要叫肉卷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