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aline》:小孩子也是很厲害的哦

2019-7-29 21:56 原創(chuàng) · 圖片9


photo by www.pexels.com

(寫在前面:本文不推薦課程,不推薦書,只寫自己的讀書感悟。)

這是我讀的第三期“薄荷閱讀”,之所以選擇怪誕物語系列,主要是因為它的詞匯量是3800-4500,比我自己測試出來的詞匯量2500-3800高了不少。

我這不是找shi嘛?其實不是,就是因為上次的《綠野仙蹤》、《叢林之書:狼孩歷險記》、《柳林之聲》讀起來很順,我才故意給自己加難度的。

最重要的是,這次兩本書之一的《墳場之書》被托馬斯·福斯特教授在《文學(xué)課——如何輕松理解偉大作品》中提到,我心想,這得是多偉大的一部作品啊,我要去讀英文原著哎,想想還有點兒小激動呢。


怪誕物語的第一本書,中文譯名為《鬼媽媽》,原名《Coraline》,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可以翻譯為拉羅琳。這是英國著名猶太裔作家尼爾·蓋曼于1990年開始創(chuàng)作并首次出版于2002年的黑暗奇幻小說。

故事很精彩,講述的是小女孩Coraline和父母搬入新家后,發(fā)現(xiàn)休息室里有一扇小小的木門,通過這扇神奇的門,她進(jìn)入了有另一個媽媽和另一個爸爸的里世界。那里可比現(xiàn)實中的表世界有趣多了,另一個媽媽和另一個爸爸也比現(xiàn)實中的媽媽爸爸對她更好更上心,但是Coraline還是決定回到現(xiàn)實的世界,另一個媽媽卻百般阻撓她……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動畫電影《鬼媽媽》,是根據(jù)這本書改編的,故事脈絡(luò)和書中類似,因為將文字內(nèi)容轉(zhuǎn)換為圖像,整體的想象力和還原度還是很高的。

就是這部電影
 

看完后我覺得書和電影各有利弊,書的優(yōu)點是故事發(fā)展更合理,小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更真實可親;電影中多出一個小男孩的角色,是為故事完整度服務(wù)的,場景的設(shè)計、人物的變化,特別是鬼媽媽前后形象的變換,是非常立體非常形象的。

電影中唯一讓我覺得有點點不舒服的,是小女孩的表情,從頭至尾,電影中的Coraline都是一副趾高氣昂、滿臉懷疑又不服輸?shù)谋砬椋@和薄荷閱讀里平穩(wěn)又安靜的閱讀語氣比起來,總覺得很跳戲。

但是回頭想一想,如果她沒有一種敢于冒險、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性格,又怎么能夠從里世界另一個媽媽的魔爪中掙脫逃離呢。

因為讀的是英文原著,所以并不是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我都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這不妨礙我理解整個故事,我讀文章,只要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夠了,不苛求翻譯和語法,因為我也不會……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單單因為故事設(shè)計很精巧,情節(jié)跌宕起伏,更因為英文原版的描述性語句帶給我一種享受,就像看著電視里19世紀(jì)的英國貴族高雅的生活一樣(比如英劇《唐頓莊園》),有一種區(qū)別于母語的香醇感。

給大家看幾段話:

這就是Coraline進(jìn)入里世界的那扇門,棕色的木門。

這是Coraline參與一個游戲,被演員蒙眼扔刀,有沒有特別熟悉的感覺?果然同一個世界,同樣的馬戲團(tuán)。

這是發(fā)現(xiàn)另一個媽媽并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而只是在模仿表世界存在的事物,卻又模仿得極其敷衍和別扭。

這是和另一個媽媽發(fā)起挑戰(zhàn)后,心里情緒的描述。


記得團(tuán)長寫過一些學(xué)英語的文章,說學(xué)英語最好的辦法也是最笨的辦法,就是一點點的去記單詞、背課文,一點點啃。可能是受她的影響,我現(xiàn)在也能靜下心來背單詞讀文章了。

我學(xué)英語不是為了什么,只是想滿足讀書時候的想法,就是我自己是可以學(xué)得好英語的。從這些英文小說,特別是兒童文學(xué)讀起,能堅持下來,也能滿足我的口味和好奇心。

因為很喜歡文中的一些句子,我有時候會截屏保存下來一些話。很喜歡下面這些話:

Dust motes hung in a beam of sunlight。

塵埃懸掛在一束陽光中。

(有沒有一種靜謐的畫面感?)

Nothing will pass your lips that does not entirely delight you。

凡你口中所說的,沒有一句不叫你心里喜悅的。

(覺不覺得像是God的語氣?)

還有這段話:

I will be brave,NO,I am brave。

我會勇敢,不,我就是,勇敢。

(是不是特別燃?)

所以勇敢是什么?下面這段話給出了答案:

你雖然害怕,但是仍然去做,這就是勇敢。
 

(好感動啊?。?/span>

除此之外,還學(xué)到一些游戲的地道表達(dá),比如跳房子(Hopscotch),大富翁(Monopoly),短語就不說了,太多了。

第一次報名薄荷閱讀的時候,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堅持每天讀一點英語,讓回歸到初中水平的英語盡量不要再往下降了。

沒想到一天天讀下來,越來越順暢,也越來越喜歡,喜歡這些英文原版的故事,喜歡這些人類共通的藝術(shù)和思想。

Coraline的故事給我最大的收獲,不是去珍惜你真實世界中的爸爸媽媽和親人,不是去發(fā)現(xiàn)忽略你的父母也有他們的好,而是看著一個小女孩寂寞地探索世界,一點點學(xué)會面對困難、克服挑戰(zhàn)、收獲成長而得的感動。

這份成長的勇氣,是我小時候非常缺失的。

我最近在看的經(jīng)典心理學(xué)書《少有人走的路》中有這樣一句話:

勇氣,并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時能夠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在某種意義上,心智的成熟(也即愛的本質(zhì))需要勇氣,也需要冒險。

尼爾·蓋曼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他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居然和心理學(xu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由此可見,藝術(shù)和思想、哲學(xué)、人生都是息息相關(guān)的啊。

記得飯飯寫《毛毛》這本書書評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小孩子也是很厲害的!他們在大人未知的某些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拯救了整個世界。

Coraline的故事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大人們并不知曉她經(jīng)歷了什么,只有她自己知道——

長大,原來是這么短暫的過程。

勇氣,居然是可以握在自己手中的。

希望將來能帶著我的孩子重讀這個奇妙又充滿勇氣和愛的故事。


回應(yīng)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