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Assertive:為什么國外學校教孩子從小學會為自己說話?

2017
2019-11-3 08:18 原創(chuàng) · 圖片21

原創(chuàng):  檁子  2016-10-18

檁子:國慶前的那一期“思維和方法"專欄文章,我們談了孩子情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Anger Management - 怎么幫助孩子認識、理解自己的憤怒情緒,培養(yǎng)應對這種情緒的能力。

假期里,一位網(wǎng)友數(shù)次留言,分享了他孩子的情況,他說他們家小孩的情況正好相反:

我女兒從小性格溫順,很聽話,帶她真的很省心。現(xiàn)在小學二年級,成績也還好。但是,和你們說的“生氣情況”相反, 她的問題是:太溫順了。舉些例子,班上有幾個同學老向她借書和文具,經(jīng)常借了不還(或者忘了還),她不愿意問別人要回;同桌小朋友上課弄出聲音,老師回頭把她連著一起批評,她也不為自己辯解,回來卻哭了 ...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我們很擔心孩子的溫順會成為她成長的阻礙,不會為自己說話,長大要吃虧的 ...

的確,有的人就是很牛,跟別人說 “我要什么” “我該得到什么”,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兒。別說,他們還真能經(jīng)常達到自己的目的。中國老話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

但是對于在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下長大的很多人來說,坦率地告訴別人“我有什么權(quán)利,我需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們的文化強調(diào)克己復禮,強調(diào)忍讓和含蓄;這樣做的結(jié)果往往是溝通成本很高、自己的利益受損。

所以,今天就著這位爸爸帶來的問題,我們來說說一個新概念: assertiveness;這個詞沒有現(xiàn)成的中文對應詞, 我們來看看牛津詞典的解釋:

Being assertive or assertiveness means “forthright, positive, insistence on the recognition of one's rights” (坦率,正面,堅持讓對方承認自己的權(quán)利)

干脆,我們就把它叫作“ 主張力”吧 - 主張自己權(quán)益的能力。具體來說,一個有主張力的人能:

能坦率而且妥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想法、感情、需求、主張 ...

他們對自己的權(quán)利界限一清二楚

他們 不會一味壓抑自己,但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

他們也懂得妥協(xié),尊重自己的需要,也會理解和尊重別人的需要

能和其他人形成一種讓彼此舒服的關(guān)系

對自己比較有信心,有比較高的自我價值認同 ...

在國外學校里,這屬于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社會交往教育(social skills)、溝通教育(communication)的范疇,從幼兒園起就開始灌輸概念,在小學階段會讓孩子練習這方面的技能,而到了中學,這已經(jīng)是一種習慣了。

我們小時候都沒接觸過這個概念,長大后開始慢慢有所領(lǐng)悟,然后發(fā)現(xiàn)這種態(tài)度和技巧在很多社會場景下(學校、工作、家庭 ...),其實都很有用。所以,很值得幫孩子從小培養(yǎng)這方面的認知和能力。

那么,國外學校教孩子培養(yǎng)主張力的呢?

1、讓孩子學會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益

這是一張小學教室里的海報,告訴孩子們當自己的“權(quán)益”受到侵犯時,三步走:

第1步:告訴對方你的感受,比如:你的行為給我?guī)砝_   ... 

第2步:告訴你有這種感受的原因,比如: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對我造成了什么影響  ...

第3步:告訴對方你要什么,這里也分幾個層次:第一,告訴對方不要再這么做了;第二,聽聽對方怎么說;第三,提出積極的解決方案 ...

針對生活中的場景,老師可以帶著孩子舉很多身邊的例子,告訴孩子 being assertive 是什么意思?比如:

圖書館里,一個孩子突然搶走了你的書,你告訴他:我正在讀這本書,請還給我,我讀完后你可以看。

一個同學老在學校里叫你 “胖胖”,你不喜歡他這么叫你,你告訴他:你這么叫我讓我很不開心,你再這么做,我不跟你玩了。

你忙著做作業(yè),但你的朋友請你幫個不緊急的忙,你告訴他:對不起,今天我真的沒時間,明天可以么?...

當然,遇到有些情況,即使完成了前三步,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這時候,孩子也會慢慢學著“審時度勢”,選擇第四步: Walk away,keep yourself safe  (走開,自己的安全第一)

2、教孩子把握好度,不一味忍讓,也不憤怒攻擊

這一點,上次我們在 Anger Management 里也曾談到過,意思是,為了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時,需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表現(xiàn)要堅決 ,但不要激烈和過度。

Assertive (有主張力)的人在  passive(被動)和  aggressive(激烈,有攻擊性)之間,Passive 的人犧牲了自我需求,Aggressive 的人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 Assertive 的人能既尊重自己的需求,也照顧到別人的需求。

這一點,是主張力教育中特別強調(diào)的一點。這是一張教學PPT,把這三種行為模式做了非常簡練的區(qū)分:

被動式  passive:不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沉默;搞得自己內(nèi)心焦慮,卻讓侵犯自己權(quán)利的人隨心所欲 ...

攻擊式  aggressive:侵犯別人的權(quán)利;一味指責別人;導致對方產(chǎn)生強烈的抵制情緒,無法解決問題 ...

主張力式  assertive:尊重別人權(quán)利,捍衛(wèi)自己權(quán)利;告訴對方“我”的感受和主張;讓對方聽到你的意見,認真思考你的意見;最終解決問題 ...

老師的教案里還舉了個例子,假如班上一個愛欺負人的“熊孩子” (bully)拿走了你的零花錢,你的反應會是怎樣?

被動式:小心地告訴對方這是我的錢,對方不理睬,只能算了;對方甚至反過頭來欺負你,你被推到墻角,委屈地哭起來 ...

攻擊式:指著對方鼻子說:我要告訴大家你是一個小偷,然后和對方互罵、對打 ...

主張力式:告訴對方這是我的午餐錢;如果對方繼續(xù)無理取鬧,讓他明白這一點都不好玩;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可以請老師介入 ...

網(wǎng)上有很多 “我的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了,該怎么辦” 之類的討論,不妨參考一下這個思路和方法。

有年輕的老師還專門為孩子總結(jié)了以“超酷姿態(tài)”對抗 bully 的  CALM 四部曲:

1、冷靜下來  2、說出自己的主張  

3、直視對方 4、讓對方知道你是認真的

他們還建議,如果學校里這方面提的不多,爸爸媽媽們就應該把這四條做成海報貼在家里,增強孩子的權(quán)利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3、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主張力?

Assertiveness 在國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褒義詞”,當說一個人是 “assertive” 的時候,往往包含了好多意思:這個人比較自信,講道理,但不容侵犯,我們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 

那么,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 assertiveness,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教學視頻,有四個tips:

(1)守住你的底線

N.U.T.s ,就是 non-negotiable, unalterable terms (不可商量,無法妥協(xié))的意思。一個人需要知道自己的底線,界限,明白自己的哪些東西是不容侵犯的 ...

比如是我的健康,也可以是我特別在乎的一件事,比如這學期要在生物課上拿A ...

這些,必須要有勇氣,做出努力,去捍衛(wèi)、去保護。

(2)簡單、坦率、直接地去溝通

別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當你感覺被冒犯了,有時候?qū)Ψ狡鋵嵤菬o心的,或者根本沒有把這當回事。這時候,與其心有千千結(jié),不如直接告訴對方,甚至越早越好,大量降低溝通成本

這一點,我們很多人做起來非常有心理障礙,非常擔心會得罪人。

舉個成人世界的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在某個大城市郊區(qū)有處房子,她種了不少菜和果樹,還讓周邊農(nóng)民幫助打理。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他們沒有時間經(jīng)常去采摘;有時候去晚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邊上的鄰居已經(jīng)把果子、菜摘走了。問她怎么解決的,她說:算了吧,怎么辦呢?都是鄰居 ...

事實上,她的鄰居可能是這兩種情況:

1、 的確人品有問題 - 我朋友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被動式;犧牲自己,成全一個不怎么樣的人(這個人會對我朋友的“奉獻”表示感謝么?很值得懷疑 ...)

2、看我朋友不常住那里, 以為這些果實是主人沒用的 - 這就是一種缺乏溝通造成誤解的情況。

不管是哪種情況,也許我朋友都可以考慮簡單、直接地告訴她的鄰居:我們家要用這些果實,如果你需要,可以和我聯(lián)系;如果有多余的,我也很樂意和你分享 ... 而不是心里暗暗為這事感到不愉快,可對方一點感覺都沒有。

可以說,類似的情況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 ... 可以考慮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了,也順便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認知和能力。

(3)身體語言要充滿信心

身體語言很重要,“談判”時,不能自己先氣短,哪怕害怕,也得表現(xiàn)得很有信心。

腰要挺直,站直,坐直 ...

直面對方 ... 如果盯著別人眼睛有困難,盯著額頭,或者注視鼻子,也管用。

(4)陳述自己,而不是指責別人

在溝通時,多說我 ...  少說你 ...  這種 I Statements 有三部分:

開頭是 I feel (我感覺)

然后是 behavior / situation (哪些情況帶來這種感覺)

最后是 because 或 effect(什么原因?qū)е略谶@種情況下我會有這種感覺)

說自己怎樣,對方無法反駁;但是如果說對方怎樣怎樣,對方馬上就可能會開始反駁 ...

再舉個家庭里的例子。比如,孩子爸下班回來后坐在沙發(fā)上看書,孩子媽看得胸悶,開始一連串以“你”開頭的指責:家里的事 你怎么都不管啊 ... 孩子爸很沮喪,開始為自己辯駁,爭吵 ...

相反,如果孩子媽這么說: 我在做飯,今天晚上還要加一會兒班完成一個重要的project,你能看看孩子的功課做得怎么樣了,陪他讀會兒書么?

孩子爸,估計只能乖乖“就范” ????

當然,的確有很多情況下,即使我們很恰當?shù)乇磉_了自己的需求,對方還是不予理睬,無法溝通。但是,我們還是要堅定地為自己說話,說了,不一定馬上奏效,不說,就是放棄自己的權(quán)益,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4、我們希望孩子有主張力,又希望他們溫順、聽話,這本身是有矛盾的

耶魯教授陳志武寫過不少“中國人在美國”的文章,他說:

中國學生的數(shù)理化知識、技巧等硬技能是不錯的,但是在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上有欠缺,所以在學校和職場上都比較吃虧;而且我們文化中的名分等級秩序,使得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持續(xù)不斷地壓抑,有個性的表達和質(zhì)疑都會招致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懲罰,以至于等我們長大成型時,我們每個人都成了只會做事、不會作聲的人 ...

一個孩子,在家里對父母唯唯諾諾,在學校里順從聽話;我們又怎么指望他勇于而且善于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呢?

不過,事在人為。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多表達真實想法的機會,給他更多的寬容,幫他理解 being assertive 的重要性,也幫他理解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性,懂得什么時候去爭取,什么時候該妥協(xié) ...


回應 舉報
收藏1

推薦閱讀

Anro
Anro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