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shù)?018中文繪本TOP 10

2014
2019-1-2 10:59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整體來說,2018年叮當?shù)拈喿x時間明顯減少了,并不是她不再喜歡閱讀,而是如同大部分魔都孩子一樣,難以避免的被各式興趣班占據(jù)了一定課余時間,還有就是她開始大量的涂鴉,拼圖,做剪剪貼貼的手工,樂此不疲的玩各種扮演游戲,加上老母親對每天兩小時戶外活動時間有執(zhí)念。。。

一度對于這種情況頗有幾分焦慮:長此以往,從小培養(yǎng)的閱讀習慣難道就要煙消云散了嗎?直到重讀粲然的《騎鯨之旅》,很多在我和孩子的這趟騎鯨之旅剛剛啟程時曾經(jīng)讀到但被我忽略的文字幫助我釋懷,“共讀父母需要懷著愛夜復一夜,年復一年拿起書本,也需要學習懷著英勇和互信,隨時放下書本,徹底放下書本”。

“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多細密復雜的面向,需要媽媽伴隨、需要媽媽挑釁、需要媽媽激發(fā)、需要媽媽撫慰,同時,也需要孤獨而徹底的——空白等待”。是以為記。

第1名:《包姆與凱羅》

毫無疑問的年度冠軍!這套書中文只有臺版,所以其實是繁體字,好在娃本來也是看圖為主,并不影響。包姆和凱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也很難說清楚她們之間是什么關系,母子?戀人?室友?

凱羅是個調(diào)皮鬼,總是搗亂,包姆永遠都是那么細心包容,幫忙善后?;旧暇褪沁@群朋友的日常生活記錄,比如星期天怎么過?再比如集體去逛街,是怎么買買買,吃吃吃的。

可是啊,中間有無數(shù)的小細節(jié)讓你可以感受她們彼此的情誼以及對生活品質(zhì)的講究。我總想,如果真有這兩家伙,絕對可以開公號分享她們購物的心得,至少我會很喜歡看啊!

對于孩子來說,喜歡一本書就是不斷不斷重復的看:讓大人一起陪著看,自己獨自一個人看,經(jīng)常性的將日常生活的某個瞬間和書的內(nèi)容結合,這套書就是如此。即使已經(jīng)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依然能在下一次看時讓我們驚喜大叫。
 

第二名:《小狐貍買手套》

同樣是日本的繪本,相比《包姆與凱羅》的明快輕松,小狐貍買手套是個溫柔內(nèi)斂的故事。黑井健的畫充滿了靈性之美,除了用了各種視角轉換的畫面來表達小狐貍的心情外,并無過多的細節(jié)渲染,而是大量留白。

無疑,這已是新野南吉這個故事最好的配圖版本,但真正的主角還是故事本身。這應該是到目前為止,叮當讀到的最長的書了,超過3000字的故事,中間各種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讓孩子在沖突和意想不到中得以更強烈的體會故事的魅力。

基本上,叮當是緊緊抱住我的胳膊聽完整個故事的,在每個轉折開始的時候,我們兩個或相視而笑,或揪著心忐忑不安的翻到下一頁,中間有兩次我能感覺到因為對小狐貍將面臨世界的擔憂,她甚至想要喊停,但終于還是堅持聽完了故事。這應該也是屬于小娃的魔法之書吧!
 

第3名:《彩虹色的花》

這是孩子自己選出來的書。不記得是什么樣的契機,讓她在幾千本書里獨獨選出了這本,第一次就聽了兩遍,之后的一段時間,她每天都會要大人講給她聽或者自己翻看,很快就能從頭到尾的自己講了。

如同另一本她早已滾瓜爛熟的《大象戲水》,作為成人,很難準確的理解她如此熱衷于這兩本書的原因究竟為何?故事主要靠對話推動,拙如稚子的畫風,當然是名家作品,但這樣超乎尋常的喜愛究竟為什么呢?

有一天想到,作為一個會明確的說“不是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只是比起和小朋友玩,更喜歡一個人玩”的孩子,這些故事里如何和周圍的朋友和環(huán)境相處,可能是不知不覺中吸引她的點吧?!
 

第4名:《男孩與青蛙》

無字圖畫書創(chuàng)始人梅瑟·邁爾的處女作,當然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是在看過了大衛(wèi)威斯納的系列書和《不可思議的旅程》之后,才碰到《青蛙與男孩》的。

相較其他兩套可稱為天馬行空,細節(jié)龐雜,色彩絢爛的同類書而言,真心同意這一套更適合學齡前的孩子講給父母聽。

故事線很清晰,黑白簡練的畫風,內(nèi)容幽默風趣,表情細節(jié)生動,沒有過多的枝枝節(jié)節(jié)的描繪,加上輕薄的簡裝本裝幀,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我可以駕馭”的信心。自從收到之后,即使出門旅行也必定要隨身攜帶,對文盲娃來說可以過足自己講故事的癮。
 

第5名:《女巫溫妮》

系列上半年的最愛,下半年再看同系列的漏網(wǎng)之魚,發(fā)現(xiàn)興致有所減弱。我理解對小娃來說,幾乎陌生的生活場景,層出不窮的搞笑事件,夸張離奇的應對之法,還有神奇的魔法咒語是當時吸引她的點。

可是,除了“阿不拉卡達不拉”已經(jīng)成為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系列故事的神奇咒語以外,其他的內(nèi)容很少會和她的真實生活發(fā)生關系,就是屬于拿到會愿意聽,但自己已經(jīng)很少會主動選擇的書了。
 

第6名:《親親科學圖書館》

據(jù)說3 4 歲正是孩子進入探究周圍世界,想要了解很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十萬個為什么”的初期,具體到小娃,就是她幾乎對所有拿到眼前的科普類繪本都來者不拒,尤其是這套書,更是在每過一段時間她就會搬出來,自己一個人翻上大半天。

內(nèi)容扎實,行文結構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不做各種不必要的炫酷特效,的確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低調(diào)好書。
 

第7名:《我的情緒小怪獸》

歐美繪本中有很多是關于情緒管理的主題,基本遵循“認知 表達 管理”的思路來做孩子的情緒教育。

這本書我們大概講了四五次,第一次是在書店,之后是從繪本館借回家,繪本內(nèi)容本身沒有太多的花頭,就是用顏色來進行情緒認知和分類,但直到今天我都時不時地能夠感覺到它的余威。

有一次小娃理虧在先,老母親大爆發(fā)在后,為了避免繼續(xù)情緒失控,我建議兩人隔離,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在我沉醉于某美食紀錄片幾乎忘記時間時,小娃笑瞇瞇的跑過來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綠色了,媽媽你呢?”

也會在放學手牽手的路上說,今天某某同學是紅色的,自己不愿意和她玩。更會在某個想不到的時候,有點小深沉的問你,“如果有人一直是黑色的情緒,最后會怎么樣”?

對于大部分時候“要么忍,要么吼”的傳統(tǒng)中國人來說,我很高心我的孩子能夠在小時候借由這些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書自然而然地認識基本情緒并懂得接納自己的各種感受。
 

第8名:《旅伴》

這本書應該更適合大人看,我其實不是很了解4歲的孩子能從中看到什么?她就自己選中了這本,然后一遍又一遍的讓我讀給她聽。

一開始我以為是對心不在焉的父親的控訴,“一路上,大人只是忙著收集所有像金子一樣的東西”,而孩子卻將每一個相處的瞬間牢記。

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些被大人當作金子一樣收進包里的同樣也是關于孩子的一切。在一定程度啥難過,還可以幫助媽媽理解父親這種遲鈍的進入角色的物種。
 

第9名:《藝術小偵探》

也許是出于缺啥補啥的心理,一直都在留意關于藝術啟蒙的繪本,雖然這本還是有畫質(zhì)清晰度略差,大跨頁的裝訂方式很影響中間部分的觀看,已算迄今為止比較滿意,孩子也很喜歡的一本。

首先,它不是一看就讓人敬而遠之的大部頭,也沒有各種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簡簡單單的就是名畫加孩子熱衷的找找找游戲。

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20位名家,21幅名畫,充滿了各種有趣生動的小細節(jié),還有放大的局部圖用以講述畫作背后的故事和歷史背景,不一定能增加多少藝術素養(yǎng),但在對這些名畫越來越熟悉的過程中,肯定會留下些關于什么是美?為什么這樣是美的思考?足矣!
 

第10名:《你很特別》系列

老實說,這不是我自己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書,光看書名,《你很特別》,《你所需要的》,《愛你本來的樣子》……

隔著封面也能感覺到濃厚的說教意味撲面而來。在作為同學的生日禮物被帶回家之后,是小娃再三要求才勉強讀了,讀過之后,我一面慚愧于自己的“自以為是”,一面嘆服于作者對于開始集體生活的兒童日常生活細節(jié)和心理了解之深。

因為某件具體的事情就被貼上一個標簽,不知不覺間每個孩子身上就有了不同的標簽,甚至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在習慣了好孩子壞孩子的簡化二元分法之后,即使在兒童自己主導的游戲中也會不由自主的分類,好孩子才有資格得到一切,壞孩子則什么都不能有等等,幾乎每一本都能讓我代入孩子的某個生活場景。

平心而論,這套書當然不是那種偉大的經(jīng)典的書,但每次孩子選到的時候,我都會懷著總有一天你會和這些小主人公一樣,發(fā)現(xiàn)這些標簽也好,分類也罷都不重要的期待認真的給孩子讀。
 


回應3 舉報
贊8
收藏65
5年前
2019也要加油哦??
5年前
兩本同款書哦⊙?⊙!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