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考試備考眾生相—KET備考常見誤區(qū)

2020-12-25 23:02 原創(chuàng) · 圖片8

全文字數(shù):3400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現(xiàn)在低齡啟蒙英語已經(jīng)是普遍現(xiàn)象,所以各大雞娃平臺上關于KET“裸考“過/拿優(yōu)秀的文章不少,在一些家長群也不難看到考過了KET的“過來人”們紛紛表示“KET并不難,Raz刷一遍/牛津樹刷一遍,考前刷幾套題足矣”。

以上這種論調且不說是不是凡爾賽,但它們已經(jīng)影響到了一小部分家長,給備考的人群釋放出這樣的錯覺:只要我的孩子啟蒙早,閱讀量大,口語敢說,KET基本上不需要怎么刷題和認真準備,考前隨便報個班學學就行了。

盡管劍橋官方今年已經(jīng)更新了KET考試題目,認真分析題目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題目已經(jīng)“升級跳”,特別是PART 2的題目,已經(jīng)非常明顯的“PET化”了,但是KET并不難考這樣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

但本文并不是要吹噓KET有多難,而是想說:

新版KET口語考試不僅沒帶來我理想中的“英語自由”,反而用現(xiàn)實潑了我一瓢冷水。

以下為新版考試題型下,我見證的幾種備考誤區(qū)。

誤區(qū)類型一:

乍一聽說得“漂亮”,實則一通亂說型

典型案例1: 這一大段的英文終究是錯付了

下圖這一個KET PART 2的題目:Do you like these different places to eat ?(你喜歡這些不同的吃飯的地方嗎?)

這個題目的要求夠醒目夠清晰明了吧,但是有的孩子提交的語音作業(yè)卻是這樣的:

Let’s talk about picture 1. There is a man who is eating pizza. And the boy next to him is eating pizza too. They look very happy!

(語速非常流利、發(fā)音清晰標準)

以上內(nèi)容我根據(jù)孩子當時說的英文翻譯成中文你們感受下:

“我們來說說圖片1,圖片1上面有一個男人正在吃披薩,他旁邊的男孩也在吃披薩,他們看起來非常開心!”

再回顧一次題目,我們的問題是:你喜歡這些不同的吃飯的地方嗎?

所以上面的回答,乍一聽流利漂亮,實際上:

答非所問!

我原本以為這樣的回答方式只是極個別粗心的父母,結果我整理了關于這種誤區(qū)的提醒發(fā)到家長群,才發(fā)現(xiàn)用這種錯誤方式答題的不在少數(shù)……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無論大家考KET的目標是什么(可以是準備刷一個分數(shù)就走,也可以為了檢驗孩子學英語的成果。作者都支持??)

面對任何英語考試,備考時首當其沖的任務就得是:弄清楚考試形式!以避免出現(xiàn)前面提到這種想當然的“望圖生義”。

尤其是準備全程“自雞”KET/PET的家長們,買一套真題回家認真搞清楚每一道題目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典型案例2:“高年級的同學都沒我能說,但是老師只給了我及格?!?/p>

這是本期一位同學的困惑。每一次語音作業(yè)都提交得非常自信從容,對于大部分題目也基本上都能侃侃而談,

因為他完全沒意識到自己的Chinglish

孩子口語常見Chinglish有哪些呢?

Chinglis 排行榜 

第一名:這里有……:There have ……(應該是There is/are)

第二名:我非常喜歡…:I very like ……或者I am like ……

(應該是I like ……very much)

第三名:我更偏愛……:I more prefer 

(應該是I prefer或I like ……more任一均可)

誤區(qū)類型二: 

認為一套“主線教材”玩轉了啟蒙,刷到xx級,孩子英語水平就對應xx級。

典型案例1:深陷“過去時”泥潭

這兩年的口語輔導班,我總能遇見幾個這樣的學生,當面對: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這樣的問題,一開口就說I go to (應該為went to ),但是如果遇到“Do you like watching TV”這樣的問題時,卻會回答I didn’t  have time to watch TV(在應該用現(xiàn)在時回答問題的時候滿口過去時)。

最初面對這樣的情形我總是耐心給孩子講解關于英語時態(tài)的語法知識點: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要用過去時,談論生活中的常態(tài),比如“我不喜歡/我沒有……”要用現(xiàn)在時;

但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孩子并不是分不清楚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而是基本上的表達都傾向于用過去時!??!

抱著一絲疑慮,結合我在各家長購書群及論壇見到的“風潮”,我私下問了孩子的家長,小時候是不是用牛津樹啟蒙的。

我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對,我們牛津樹刷到了XX級”,“老師您說,我們還要不要再刷一遍raz?”

面對這種特別喜歡“刷幾遍”的執(zhí)著,我竟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這樣的案例印證了我的部分猜測。懷疑我要黑一波牛津樹的家長請耐心看完:

(作者曾經(jīng)在某雞娃群被人用過牛津樹百度百科“打臉”;家長極其不認同我說某某雜志用在英語學習上甩牛津樹幾條街,懷疑我給某某雜志打廣告??)

牛津樹系列本來是一套非常經(jīng)典的書籍,我也經(jīng)常給啟蒙比較晚的大童父母推薦這套書,因為牛津樹系列以家庭故事為核心,畫面幽默搞笑,配套的各種練習和音頻也十分齊全。但是我從來不贊同所謂的“英語啟蒙,用好一套牛津樹就夠了”這種話。

首先,用好一套教材給孩子實現(xiàn)良好的英語啟蒙,針對的是拓展能力比較強的父母,能在生活給孩子引入說英語的機會,而不是每天守著孩子用點讀筆重復“刷”牛津樹。

其次,整個牛津樹系列的最大優(yōu)點也是它的最大缺點,這是一套虛構類故事(且不說非虛構類閱讀才是英語考試的核心和重點)。

虛構類故事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內(nèi)容描述時態(tài)全部都是過去時。

本來人物對話可以解決時態(tài)單一的問題(對話當然是現(xiàn)在時),而低級別階段的牛津樹對話內(nèi)容并不多。

所以只拿牛津樹啟蒙的孩子就非常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根據(jù)書籍依樣畫瓢地“會說“了,但是習慣性地清一色地使用過去時,或者根本就分不清現(xiàn)在or過去……

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景,本來一個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通過刷牛津樹,終于“刷”開口了,不再是啞巴英語了,自信滿滿地走上了考場,以為自己發(fā)揮得超棒,結果面對評分考官無情地扣分,或者提交作業(yè)遇到我這樣細致給孩子指出每一句哪里出錯了的老師,不停地給孩子糾正這里語法錯了哪里語法錯了,孩子內(nèi)心是什么樣的OS。

典型案例2: 認為閱讀的“深度”代表了孩子“英語水平”

以KET part 2 考官提問環(huán)節(jié)為例:

題目我簡單翻譯下:

你認為……

踢足球好玩兒嗎?

演奏樂器難嗎?

玩電腦游戲無聊嗎?

閱讀有趣嗎?

繪畫容易嗎?

這些話題對于“刷完”牛津樹,或者RAZ級別“刷得比較高”的孩子來說,看起來是非常非常簡單的。

但是實際上讓他們真正回答起來卻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因為不管回答上述任何一個問題,要想拿到不錯的分數(shù),都要給出 自然、恰當 的理由。

“自然和恰當”的意思指 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

舉個栗子:說學樂器很難,孩子很自然能想到說“我的手指不聽我的話”或者“同學說我拉小提琴像鋸木頭”,這就是屬于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回答。

孩子用英語能說出這些有具體描述回答,就屬于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匹配,因為這樣的回答真實、有細節(jié)、一聽就是孩子能準確描述自己的想法。(這不就是語言能力!) 反之,就是英語的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不匹配。 前面談到的Raz級別刷得很高,卻沒辦法用英語詳細且準確地回答以上問題,就屬于這種情況。 亦即家長們常說的“閱讀/聽力詞匯大于口語詞匯”(其實根本也不是這么回事兒,下篇來仔細解釋)。

但很多家長們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習慣用自己平時教育孩子那一套去幫助孩子準備這些問題的理由。

換句話說,這些問題讓孩子們用中文來回答,基本上都能說得五花八門、各具特色,但是一旦切換成英文,大家的理由卻變得“千篇一律”。

就拿“你認為玩電腦游戲無聊嗎?”這個問題來說,

常見“高頻”理由榜單

第一名: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bad for eyes. (玩電腦游戲對我的眼睛不好,類似地還有看電視、上網(wǎng))

第二名:I like (任何愛好)……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 !

第三名:I like ……. very much ! When I am doing ……,I am very happy!

(我非常喜歡……,當我做……的時候,我非常開心!)

第四名: 任何體育運動 is good for my health.

這些“高頻”回答方式,往往是孩子說得非常流利,考官聽得內(nèi)心崩潰。

誤區(qū)類型三

理由總想著要高大上,實則“言之無物”

還是這張話題卡為例:

這道題目的初衷是考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能自如地談論自己對生活常見話題的喜好。

因為過去老版本的KET part 2是購物問路類的“套路”對話,所以其實非常容易刷出分數(shù)(我作為一個擅長講考試的備考老師的親身體會)

看到這樣的題目改版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替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因為根據(jù)這樣的題目標準來練習,是我認為比較理想的語言能力測試方式。

同時我理想中的備考方式,應該是讓我們的孩子經(jīng)過對這些題目的練習,不斷探索和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而在通過了KET口語考試之后,能夠做到用英語對自己的日常喜好自如談論,實現(xiàn)英語口語自由!

然而事實證明我還是太天真了。

如下這種“萬能模板”式的套路回答還是層出不窮:

比如被問到閱讀(Do you like reading?),一定會有:

Reading is good for my study.

I get a lot of knowlege by reading.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去年有一位同學說起閱讀就是“我自打今年1月以來就看了100多本書,還不包括@#¥%……”這種當時我認為流水賬&“凡爾賽”的回答方式,其實在考場上真的是一股清流了。)

正如前面說到的被問到電腦游戲或者電視節(jié)目也必然有: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atching TV is bad for my eyes.

這些理由很明顯是大人的想法……

拋開這些句子的句式能在語法及詞匯得到什么樣的評分不說,這樣的回答跟boring有什么關系?

所以用上面兩種方式來回答其實并不是什么“過錯”,而是根本沒有說到問題的“題眼”上。

(什么是題眼,下篇分析PET的時候,結合PET口語PART 4 再展開說)

在KET的考場,考官姑且看在孩子“童言無忌”的份兒上,給這樣的回答“及格分”,但是以后面對PET考場呢?

所以,大人直接給出精煉的理由,而不是教會孩子去思考如何用英語描述自己的理由壞處多多。

拋開備考的角度來說,孩子們自己的理由往往是具體的、充滿細節(jié)的。 比如孩子們并不是都熱愛閱讀的,有的孩子可能一看書就瞌睡,有的孩子只為了考試才看書。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理由。但是在家長們高大上理由的指引下,這樣的回答根本就沒有“萌芽”的機會。 

鼓勵孩子去思考這些理由,也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學以致用,將平時通過讀或聽積累到的表達變成自己的活躍詞匯,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針對備考呢?

從近期來說,尤其不利于從KET過渡到PET階段的備考;因為從KET過渡到PET,考官對孩子(英語)語言能力的評估,會增加一條標準:語言組織邏輯。

什么是語言組織邏輯?用具體的例子去解釋什么是喜歡,而不只是說它good for ...

因為說什么事物good,實在是太寬泛了,就好像我們?nèi)ド虉鲑徫铮N售說某某商品很好根本打動不了我們。我們會覺得只知道說什么好卻沒有具體的理由的人“口才不好、表達能力不行”。

換到英語考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寬泛、空洞的“教條式”回答是沒法打動考官給出高分的。

從長期來說,這樣的回答方式,違背了我們學習一門語言的初心。

過去大家學習英語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過xx級,考xx分。正是這樣的誤區(qū)造就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啞巴英語?!?/p>

而在各種英語資源、英語原版書籍滿大街都是的2020年(馬上2021年,在過去看來是多么科幻的年份?。谛畔⑷绱税l(fā)達的今天,學習英語,還能把應付考試當作學英語的唯一的目的嗎?

在全民學英語、全民外教課的時代,考完試之后孩子的收獲是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在內(nèi)卷如此嚴重的時代,英語考試還能那么容易應付嗎?

這些都是值得廣大家長深思的問題。

結語

“模板式”的回答,一種并不高明的“取巧”

每一期課程結束,臨近考試時,總有家長來請求老師給幾個模板讓孩子背一背。

這些追捧模板家長往往說:不求高分,但求通過。

追求通過以后呢?繼續(xù)備考PET,在考PET的時候,再一次“不求高分,只求通過”。

這種看似對孩子“要求不高”、“佛系”考試的心態(tài),實則后患無窮。

(下一篇文章寫PET備考誤區(qū)會專門展開說:從KET過渡到PET最需要的思維能力)

因為“模板”不僅抹殺了孩子的語言探索能力,并且從一開始就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引導:回答考試的問題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背”。

背的過程多么枯燥乏味無趣,暫且不表。

現(xiàn)行的英語考試考場,無論聽、說、讀、寫;很多題目根本沒辦法實現(xiàn)“背多分”的!

所以,敬請期待下一篇從PET備考常見誤區(qū)說一說面對備考時英語學習應有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書癡鄭老師

公號:第壹本書

英語老師&二胎媽媽

兒童語言習得理論愛好者

愛讀書、買書、拆書

更愛跟孩子們一起讀書

你們點點 “分享”,給我充點兒電吧~


回應2 舉報
贊6
收藏24
4年前
確實,時態(tài)是很多孩子口語中的大問題。
3年前
寫的很好??荚囍?,學習英語最重要的目的是值得思考的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鄭老師的小宇宙
鄭老師的小宇宙
202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