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英語學習之路——差別在思維與運用

2018
2014
2017-10-28 14:06 原創(chuàng) · 圖片2

搬運一篇上過花生公眾號(#1)的舊討論帖,并加些關于兩代人學英語的體會。這個主題非常值得寫,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注定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

目的

以前:我們學英語的年代大多目的只有一個——應試。中考、高考、四六級、考研、GRE、GMAT、托福、雅思......在真正踏出國門以前,衡量英語水平主要靠各種標準化考試成績。相應的,我們的學習過程也主要圍繞兩個字“多練”。語音靠模仿背誦、單詞靠抄寫、語法靠課堂造句、聽力靠磁帶。

現(xiàn)在:現(xiàn)在孩子學英語越來越趨于對語言本身的追求,能交流、能表達自己、能用之學習、工作、旅行,擁有一個世界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語言的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習過程主要突出“多用”。從小就有機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英語國家老師一對一交流,幾乎營造了一個母語成長環(huán)境。

現(xiàn)在學英語還要不要多練,要不要背誦呢?

我覺得多練和背誦是免不了的,但內(nèi)容可能更趨近一個母語學習者。小學階段準備一個課堂上的自我介紹,要不要練?當然要。中學階段準備一個演講,要不要背誦到熟練?當然要。工作的時候準備elevator speech,要不要練習加背誦?當然是要要要。練什么?練語速、節(jié)奏、吐字、表情、眼神、氣場。

資源

以前:當年市面上的課外讀物不多,一般在外文書店才有的賣,多是世界名著古典小說,除了英語專業(yè)人士,大概只有很熱愛英語的學生才會去買。稍微有趣一點的大概只有《瘋狂英語》雜志。再想讀點地道的文字就要去大學門口的地攤兒買進口的二手雜志了,比如經(jīng)濟學人和時代周刊。選擇十分有限。適合中學生的課外讀物更是少。

現(xiàn)在:原版英文小說、繪本、引進版點讀套裝、成體系的分級閱讀,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的。資源多當然是好事,但有時家長也會陷入選擇困難。畢竟孩子的時間只有這么多,如何高效的利用資源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

那從我們過去的學習經(jīng)歷能不能找出一些可借鑒之處呢?這里僅拋磚引玉說些個人體會:

英語思維

很多人說英語學習的最高境界是用英語去思考。我身邊也確實有些英語水平很高的朋友在表達復雜觀點的時候寧愿用英文,覺得更順暢。這其實是有道理的。英語的語法結構比中文嚴謹,一句話里必須只有一套主謂結構,復雜的修飾成分必須用從句。語法和從句的使用事實上就是英語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

就是你寫東西必須有非常明確的中心信息(主謂結構),然后前后輔以說明(修飾成分)。不僅對邏輯有要求,還要求寫作者清晰的傳遞信息。

舉個例子:

The company is hoping the latest campaign attempt - the commercial begins with talk about being free to "screw up, learn by doing... to find what's next, to find yourself" - will resonate with consumers between the ages of 21 and 24, who will se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xploring one's self with the brand's history "as the outfitter of adventure."
 

廣告從感受自由談起,到“搞砸,邊做邊學...直到看清前路,找回自己”。品牌希望這次營銷能與21至24歲年齡層的消費者產(chǎn)生共鳴,讓他們把探索自我和品牌初衷——探險裝備——聯(lián)系在一起。
 

這段中文我翻譯成了兩句話,后一句還分兩個分句(兩套主謂結構)。并不容易找到其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內(nèi)在邏輯也不顯見。

但是讀英文就很清楚了——“品牌希望抓住年輕消費者”是中心思想(全句的主要結構),通過什么來實現(xiàn)?通過讓年輕人把自我經(jīng)歷與品牌初衷建立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如何建立這種聯(lián)系?通過這樣一則新廣告。

是不是感覺讀完英文,內(nèi)在邏輯關系也出來了?

為什么我沒說詞匯量,因為只要多讀書,詞匯量自然會上去。但并不是讀任何書都能幫助建立英語思維。讀什么書呢?我覺得要靠多讀邏輯性強的文章,比如新聞評論和有一定專業(yè)性的書籍。這種書非常多,常由某一領域的專家根據(jù)多年研究經(jīng)驗總結而出,是暢銷榜上的???。在國外學習工作,你除了能看懂這些專業(yè)文字(GRE的閱讀理解全是這種),還要能寫,小到essay,大到論文,靠的都是闡述(而非描述)的能力。


表達能力

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英語不好用,最直接的體會就是不會Argue(理論)和express(表達)。小組討論插不上話,和同學出去玩兒表達不出幽默感與自我個性,就連投訴商家也常常不得要領。

剛參加工作時,顯而易見的短板多半是演講(presentation)、談判(negotiation)、說服(persuasion)。沒有好的表達(而非溝通)能力,領導力、管理力全是空中樓閣。

從好的溝通到強大的表達力,這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挖的技能點,并不是說好一門語言就可以,很多美國人自己也很菜。

從理論學習、文化學習入手,多觀察杰出人士的表達方式,通過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習慣,多加練習——是我認為最行之有效的路徑。從小多讀多元文化、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的書會比較有幫助。類似Harvard business review,New Yorker 之類的雜志也可以。

—————以下是舊帖分割線—————

【作為很早畢業(yè)的南外人說說我的英語學習之路】

南外曾經(jīng)只是一個在江蘇省內(nèi)比較著名的中學存在,最近幾年因為奶茶妹妹和美國藤校招生榜,南外開始為全國網(wǎng)友熟知。今年更是達到頂峰,藤校錄取生數(shù)量超過北京上海一線中學到了第一。

說心里不驕傲不虛榮是假的,但進一步想一下,南外幾大得天獨厚的教育優(yōu)勢,不出這種成績是說不過去的:1)小升初特殊招生條件讓南外網(wǎng)羅了全市最好的學生;2)因為名牌效應(帶來的經(jīng)濟效應),南外網(wǎng)羅了最好的老師;3)保送生制度讓南外學生免于高考壓力,從而保證了真正的素質教育。如果你把北京所有中學的藤校錄取人數(shù)加起來,上海的加起來,深圳的加起來,南外其實就排不上第一了。

所以南外的教育成果,是不太好橫向比較的。大家看看熱鬧就好。我也就不多評論了。今天主要說南外的英語學習。這也是我最感激這段學習經(jīng)歷的地方。

另外,我讀南外已經(jīng)是二十年前,現(xiàn)在很多變化,我的記憶和感受僅代表當時。

一)從招生開始就考察學生的天生語感

小升初南外加試有一項口試,一對一的,老師說英語,讓考生重復模仿,從單詞到短語再到完整的短句子。

因為我們那時候都是小學五年級才開始學ABC,所以考南外的時候英語水平是很低的。這個口試考的就是在你聽不懂老師說的是什么的前提下,能夠做到精準模仿,以此考察天生的語言能力?,F(xiàn)在孩子都啟蒙早,我就不知道他們怎么考察了。

另外,當時南外的加試男生分數(shù)線比女生低,當時道聽途說是因為男生學習方面開竅晚,一般在中學階段才發(fā)力。不管有沒有科學依據(jù),或就算純粹為了生源平衡,我覺得這一做法其實還是蠻先進的。

二)課程設置在英語傾入大量時間

每天六七節(jié)課,每節(jié)40分鐘。其中兩節(jié)課都是英語課。小班授課,平均一個小班20人左右。全程英語。一半時間老師主導,一半時間學生發(fā)言,發(fā)言的機會包括上臺發(fā)言、課堂討論、小組角色扮演等等。這樣的學習從初一持續(xù)到高三。(南外雖然參加全市中考,但成績僅作為參考,淘汰可能不到1%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直升高中。)

上臺發(fā)言就是每天開頭五分鐘有一個人上臺給全班同學brief一下前天新聞,再說一個小故事??梢允亲约旱墓适禄蛘咭粋€小笑話。別小看這五分鐘,它要求學生頭天去讀中國日報英文版做準備,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查單詞,先自己學習。然后要能講出來,上課之前把生詞寫在黑板上,同學也得到了一次聽力和學習的機會。老師偶爾還問點問題什么的。反正就是一舉多得。

課堂發(fā)言則是根據(jù)當天所學課文的內(nèi)容做延展性討論,話題涉及十分廣。因為小班課,每人每天一定會有說話的機會,而且不止一次。所以一般南外人考托福雅思口試那種閑扯淡的項目都不太會發(fā)怵。

小組角色扮演也每天都有。一個組四個人,都是固定組員,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排一個小短劇,輪流上臺演給其他小組和老師看。這個環(huán)節(jié)常常引起全班哄笑,很多創(chuàng)新和幽默搞笑,其實也是蠻鍛煉大家英語應用能力的。

然后每周還有外教課。但其實外教老師不多,全校也就一兩個,當時外教老師的作用很有限。

三)課后時間的高效利用

我們當時學的新概念英語,印象里每篇文章大概三天左右學完。要求回家聽磁帶跟讀至少20遍,按照語音語調背誦。

老師怎么檢查呢?肯定不會用課上這么寶貴的時間,也沒有錄視頻這么高級的方式。都是課間學生自己到老師辦公室在老師面前背誦,老師說通過才行,語音語調模仿的不好,還要回去重讀。

像我這種有拖延癥的學生,經(jīng)常一學期的課拖到最后一個月集中突擊。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老師辦公室人滿為患排長隊,還有人跟著老師去廁所背的。你讓我現(xiàn)在說一句“new concept English lesson 1" 保證還有那腔調。六年啊……

四)各種英語活動

這個就不說了,外語節(jié)啊什么的。后來的學生還參加什么虛擬聯(lián)合國一類的。

--------以下是個人觀點分割線--------------

很多南外人的英語水平在中學階段其實是個人巔峰,如果大學沒有繼續(xù)讀英語專業(yè),或者出國,后面慢慢也就這樣了。

我相信很多現(xiàn)在英語啟蒙早的孩子,日后也面臨類似的出路。那么這種早期的英語強化有些什么優(yōu)勢?和英語專業(yè)人士有什么區(qū)別呢?

一)口音矯正。

南外人和大學英語專業(yè)的人相比,詞匯和文學素養(yǎng)不見得更高,但口音一定好。在國外工作學習時沒來及上母語交流先被同胞誤以為是ABC的事兒經(jīng)常發(fā)生。但這口音也就是糊弄糊弄同胞而已。

這和很多在新東方教書的老師,硬是靠跟讀模仿英文演講和電影橋段自學英語的人,口語好到爆,是一個原理。

二)基礎打的牢帶來的自信和發(fā)展機會

南外人即使大學本科不出國,研究生階段出國比例也是很高的。即使不出國,進外企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即使英語水平在中學達到了巔峰,日后有所退步,在外企里工作或是參加任何英語面試還是比較如魚得水的。英語能力是一方面,自信心其實是更關鍵的因素。

另外,大學英語專業(yè)的人很多還是從事了語言類工作,能把語言優(yōu)勢轉移到其它行業(yè)的,(比如我們畢業(yè)時候很流行的進投行進四大進全球五百強)我感覺不多(當然比不是英語專業(yè)的還是多多了)。但是南外很多人大學讀了別的專業(yè),計算機啊,通信啊,統(tǒng)計啊,經(jīng)濟啊,管理啊,法律啊,再加上英語優(yōu)勢,求職時戲路就寬多了。

在國外讀書也是,上課敢于發(fā)言,交流無障礙。成績就好一點。畢業(yè)找工作也相對順利一點點。工作中與美國人交流無障礙,壓力也就小一些。

對于在外國公司打拼。上升通道的玻璃天花板不是完全不存在,但心態(tài)好很多。我身邊英語說的好的中國人一般對升職加薪,和老板談待遇各方面都更樂觀一點,更多的是思考自己怎么可以提高業(yè)績,怎么溝通怎么談判,怎么更好的和同事融入處好關系。

對語言不太自信的人就會有更多消極的想法,比如我只能做技術啊,不可能升職啊,競爭不過老印啊,不能融入白人老板同事啊,美國開始走保守路線啦我是不是該回國啦,回國我是不是競爭力更高一點啊(這種想法我覺得其實帶有點逃避的味道,競爭哪里都很激烈,只是不同方面罷了)。

以上都是一些細微的個人觀察和體會??赡懿痪吖残?,你們隨便看看。

三)所謂的視野

我覺得這是個很難衡量的東西,視野取決于一個人的綜合學習能力,家庭的水平和社會資源。掌握一門外語沒直接相關性。

你看看英語專業(yè)的人,尤其是師范類大學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英語老師那種,他們是不是因為讀了很多原文名著,或者聽的懂CNN,或與老外交流無障礙,都視野廣闊。

相反,再看看身邊你認為英語說的好又視野廣闊的人,他們視野廣闊真的是因為多讀了幾本原版書看了幾部原聲美劇么?挖掘一下他們總體的閱讀習慣,閱讀廣度,和學習過程,再挖掘一下他們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從小到大的role model是誰,平時和爸媽都干什么打法時間,愛好什么,和什么人交往......你可能會得出和我相似的觀點。

四)英語學到什么水平就夠了

我心目中英語學的恰到好處的人可能就是馬云吧。不是黃西那種靠語言吃飯的。英語足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口音的瑕疵完全可以被忽略。

他是英語師范生,后來還做過翻譯。而且他中學就在西湖邊找老外練口語,說明底子還是打的很好。所以他的英語可能已經(jīng)遠超“就夠了”的水平。但是比他英語好的人多如牛毛,語言學習根本就是無底洞,可以無限深入。

我想說的是,英語對他來說已經(jīng)很自然的轉成了一個附屬品和工具的性質。如果他繼續(xù)花更多時間精進英語,從85分進階到95分,而不是思考未來,將損失很大。這就是恰到好處。

--------最后的最后的分割線----------

我在美國偶爾會被美國人問,你是怎么學外語的。我一般的回答是(我真實想法)“我在中學階段花了極大的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做了大量的枯燥的背誦,如果美國學生也這么學外語,我相信他們的外語一定也能說的這么好。但他們會失去時間在體育運動或者其它課業(yè)上。 this is a total trade-off"。


回應11 舉報
贊14
收藏62
7年前
感覺現(xiàn)在一邊倒:誰要是還在背誦比如說新概念貌似就是個傻子,我個人也認為:一定量的背誦也還是需要的。我女兒兩本新概念都背下來啦且很熟。
7年前
非常受教!對于孩子英語啟蒙,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文化了解,以及自信心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父母是言傳身教!想教育好孩子,不如先教育自己。
7年前
語言的學習還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忍受背誦的枯燥。沒有捷徑。
7年前
我認識一個孩子特別逗,跟老師說我是中國人為啥要學外語。
7年前
總是蔣不清 語言的學習還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忍受背誦的枯燥。沒有捷徑。
最近不少關于背誦的討論,我又加了一段自己的想法。背誦和練習還是要的,但不一定是模仿,更多會是練習表達。
7年前
英語的學習現(xiàn)在在強調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學習提升
7年前
元寶媽Lisa 我認識一個孩子特別逗,跟老師說我是中國人為啥要學外語。
我兒子也這么說??
7年前
不管過了多久,語言要背誦還是王道。
7年前
小娃可以自然習得,大娃多背誦還是有必要的
7年前
英語的能力真是無底洞啊,學無止境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Shining_spaghetti
Shining_spaghetti
2018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