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看,聽,說的重要性及方法。

2018
2018
2024-8-2 11:27 原創(chuàng)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看,聽,說的重要性及方法。

可能有人會說了,邏輯這東西虛無飄渺的,不如實操來得實在,或者說,理論我已經(jīng)聽的夠多了,都是大同小異,毫無新意。那為什么我還要花時間去整理,去分享呢?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就像你蓋房子,你已經(jīng)有了房子的建筑圖紙(底層邏輯),剩下的就是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娃的性格特點)來決定你是用磚還是用木頭去蓋,這磚和木頭就是實操的方法。

那我們現(xiàn)在正式開始今天的主題:

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就是:看-聽-說-讀-寫。

  看  

細心且對英語啟蒙有一定了解的家長,肯定能發(fā)現(xiàn)我多了個一個字——“看”。為什么要把它放在語言學習口訣“聽、說、讀、寫”之前呢?

因為在非母語的環(huán)境下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前期除了“聽和說”是重點,“看”也是非常核心的點。也可以說是語言學習的起始點。所有的非母語學習,一定是從“看”開始,從“寫”結(jié)束。

比如,在什么都不懂的新語言面前,我們前期一定是先借助眼睛看,看和語言對應的環(huán)境/動作/事物/表情;看書;看動畫等等??炊蟛拍芡ㄟ^耳朵去聽、去二次吸收,從而實現(xiàn)可理解輸入。所以“看”是我們打開新語言世界的大門的鑰匙。

Q1:那如何看呢?看什么呢?

我把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主看簡單明了,圖文對應很強的簡單讀物,比如低幼繪本和低級別分級。以積累第一波基礎詞匯為主。

中期主看有科學編排的分級體系和帶有故事情節(jié)套系。以提高英文閱讀興趣和拓寬詞匯量為主。

后期看在中期書的基礎上加一些科普和名著系列。以進一步橫向縱向拔高孩子的整體水平為主。

特別是中期,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多看同水平的不同類型的書,同一個詞,多次不同地方出現(xiàn),更便于理解。

舉個例子,如果只是看規(guī)定的幾本書,你從a書里看到的an apple就會很單一,但如果你又在b書上看到一個This is a red apple,同時,你在c書上看到This red apple grows on the tree,從d書上看到The apple seed grows, grows, and grows into a big, red apple tree...這樣一來,對蘋果這個概念就更加透徹和飽滿了,而不是光禿禿的在a樹上看到紅色的蘋果。

所以只有橫向、縱向兩手抓效率才會1+1≥2。也是這條長征路上有必要且一定要做的事情。

 聽 

那為什么要大量的聽?

回想我們的孩子開口說漢語的過程,開始會說話之前,也是從出生到開口,一直在中文的環(huán)境下熏陶了1年或1年半,從不會說(口腔肌肉未發(fā)育好)能聽懂指令,到慢慢的開口說疊詞,短句到長句。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也肯定是在孩子耳邊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等孩子聽力和表達能力都很穩(wěn)定之后才會慢慢加入讀和寫的環(huán)節(jié)。

所以先聽,有了大量的聽力基礎后,才會說,最后才有讀和寫。它的自然順序一定是用“足夠量的聽力帶動說,順溜的說才能帶動好的讀與寫。

反觀到英語學習也是一模一樣的路線,任何東西一旦違背了它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那就意味著日后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去彌補和追平。

但是聽也不是亂聽,不是啥都聽,也是有講究的。就好比,讓你去聽你完全不懂的德語,你就算聽一年能背下來了,也沒用,因為你不理解,只是單純的模仿發(fā)音而已。

Q1:那具體如何聽?如何高效聽呢?

首先,我們給孩子選的聽力材料一定是要確保“是可理解的有效音頻”。

零基礎的孩子,在選擇音頻上就要選一些孩子平時看過的,聽過的,或者你已經(jīng)給孩子講解過,孩子能聽懂的音頻。這里的講解不單純指中文翻譯,以蘋果為例,你拿著蘋果和孩子說,It is an apple,之后,你給孩子聽“It is an apple”這段音頻,這就算是可理解的,算有效音頻。而且,要反復聽,多聽,只要孩子不排斥就反復聽,一直到他全部吸收。

等孩子大一點了,有了一定的聽力詞匯和基礎了,就可以選擇一些i+1的音頻,“i”是孩子的已知區(qū)域,比如“It is an apple”,“1”就是比你目前水平高一點難一點的音頻,比如“It is a juicy apple”,juicy就是那個“1”。而且放音頻不要有壓力,不需要孩子豎著耳朵聽,就放在那就好,再次強調(diào),零基礎的,要先理解了再聽。

我這里一直強調(diào),音頻要可理解輸入。如何在不中文解釋的情況下,讓孩子理解一個新詞匯,在這里,我要再次說明一個老生常談的“TPR”教學法,簡單來講,就是名詞指著說,動詞做著說,形容詞演著說。你想教孩子orange,那就生活中拿一個橙子,指著橘子說“its an orange”,想教“jump”就邊跳邊說,想說“sad”就撅著嘴說,不用擔心孩子不理解,也不要去讓孩子翻譯,只要你指示性足夠清晰,且是多緯度的(參考上文說的蘋果在不同場景下出現(xiàn))。孩子就會理解。小娃不翻譯,大娃不逐詞翻譯。

 說 

眼睛看足夠了,耳朵也能聽懂了,那是不是這樣輸入多了就自然會說了呢?

也不盡然,孩子前期聽的是積累,當積累一定量了,我們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足夠的契機說出來,有進有出才是真正掌握了。只進不出,就又回到我們背單詞,啞巴英語的老套路了。

我舉一個我自身的例子:我不是南昌人,我在南昌生活11年,我不會說南昌話,但是南昌人說的每一句南昌話我都能聽懂,而且這11年里我每一天都是浸泡在南昌話的氛圍里(我老公是南昌人,公婆平時在家就說南昌話)。

我是缺少方法才學不會么?不,我大學就是語言專業(yè)的,語言絕對是我的強項!我是輸入的量不夠么?聽的時間不多么?顯然也不是。我已在這種沉浸式的環(huán)境下浸泡了十幾年,那即便是這樣,我為什么還不會說呢?

因為,我沒有開口說南昌話的機會!我的腦子根本不給我練習和激活南昌話的機會!雖然我都聽得懂,我耳朵的通道是打開的,但是我的嘴巴是死的,嘴巴的通道是關(guān)閉的!

那我要怎樣才能快速學好南昌話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阻止我說普通話,必須要說南昌話!我相信這樣不用一個月,我在聽力如此熟練的情況下,一定能很快就學會!

發(fā)現(xiàn)沒?哪怕你聽力再厲害,你聽的再多,你的嘴巴不動,腦袋不去激活那些詞匯,那量再多都是沒用的!不用聽那些“水滿則溢”的說法,那真的是幸存者偏差,你們看到的那幾個例子剛好就是那幾個好點的例子,不說其他的,就我們?nèi)豪铮加泻枚鄠€學了很多年,啟蒙了很久,各個條件都滿足但是依然不會說的孩子。

所以,要說!要給孩子制造開口說的機會。你不會說就去學,12個主題都排好了每周學一個,不想學就用精讀,精讀文字稿里面的很多引導式提問,要慢慢引導孩子從不說到說單詞到說短句一點點練起來。如果前面兩種都不想,那就花錢吧,到了適齡年紀就請外教。反正,時間,精力和錢你必須要花一個,除非孩子是天才。

Q1:哪種情況下可以開始引導說呢?

通常要開始刻意訓練說的孩子,一部分是至少跟著課程走過大半期或者一期了,另一部分是本身家長啟蒙了1年以上,已經(jīng)看過很多書,有一定基礎了。這兩部分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已經(jīng)有了比較廣的閱讀量,詞匯量起碼是及格的。但這些詞匯量不一定是活詞匯,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只能聽懂淺層面的死詞匯。

Q2:那如何將孩子腦子里的大量“死詞匯”激活?

一個方法是通過日常溝通。家長可以將書本上,動畫里看到的,兒歌,音頻里聽到的內(nèi)容在日常中再現(xiàn)。

另個方法就是通過借助課本。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不斷給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互動機會。就好比我們現(xiàn)在的主題課里面的精讀環(huán)節(jié),就是在潛移默化的創(chuàng)造輸出機會。課程的精讀環(huán)節(jié)其實不僅僅是簡單的精讀拓展,不是把一個詞拓展成10個詞這么簡單。真正的意義是互動,是將詞匯建立在你來我來的交流基礎上,這才是語言的本質(zhì),也正好彌補了英語渣家長的日??谡Z空缺,從而實現(xiàn)在家就可以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

再說回課程的精讀環(huán)節(jié),課程的每一本分級,都會有各種難易不等問題設置。為了防止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況,這些常用的句型問句都是貫穿了整個課程。即使是同一本書,問句都是反復出現(xiàn)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反復聽的過程中熟練掌握理解問句,習慣思考,前期家長自問自答,中期就是家長問題,給孩子留白,后期就會是孩子提問,家長來回答。包括L3的開始的復述練習,一來可以將輸出再拉高一個層次,二來也鍛煉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經(jīng)過了前期大量可理解性看和聽力的輸入,過程中的各種潛移默化的互動式提問,以及中后期的專門輸出訓練,這樣一來,孩子成功擺脫啞巴口語,實現(xiàn)自然熟練的開口說英語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由此可見,語言學習過程中-“看,聽,說”就像三駕馬車,一駕帶動另一駕,相輔相成又齊頭并進。很多媽媽會走彎路,本末倒置,前期注重看和讀,快速刷大量書籍,各種自拼學的風生水起,跟讀也是有模有樣的,后來慢慢的發(fā)現(xiàn),當讀到稍微高一點的書就讀不上去了,而且脫離了書本,依然是一臉懵的狀態(tài)。其原因就是底子太弱了,眼睛看的量和耳朵聽的詞匯太少了。所以前期看和聽的基礎一定要打的夠穩(wěn)夠牢,才能為日后省下不少的力。
 

 總 結(jié) 概 括 

還沒有英文基礎和英文輸入習慣的孩子,啟蒙前期的首要任務有以下幾個:

1.大量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可以用定時定點的方式給孩子進行英文閱讀。

2.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創(chuàng)造日常交流機會。把眼到之處能看到的東西都用英文表達,不會的就去查,記不住的就多記幾遍,孩子可以,我們大人有什么不可以?

3.音頻每天放起來。音樂也好,動畫繪本也行,就是每天多聽,牢牢記住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口訣。

4.2歲,2歲半以上動畫可以看起來,時間控制在科學時間內(nèi)即可。

5.分級閱讀少不了。想要學好,分級是必須得看到的,而且要多看,要橫向豎向變著法子看。

6.日常對話能說都說起來。先不管對錯和發(fā)音,先讓孩子習慣接受,之后的音頻會幫孩子糾正發(fā)音。

最后,在這個以年為計算單位的學習過程里,家長們,請一定要放平心態(tài)。其實,有時候最難的不是方法和路線,最難的是家長焦慮和不滿足的心態(tài),給的少但要的多的現(xiàn)象是絕大部分半途而廢家庭的致命因素。

也一定要從我們固有的學習思維里面跳出來,用一個全新且更科學的視角去看待孩子語言學習這件事。只有清楚了最基礎的底層邏輯,在孩子聽了1周,1個月還不會說的情況下,就不會過度焦慮了,關(guān)注點不要總放在娃咋還不看,還不說,還不喜歡上。多關(guān)注一下,我們做了什么?幫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了嗎?給孩子聽的時間夠嗎?講解的繪聲繪色嗎?抓住自己孩子的喜歡和感興趣的點去引導展開了嗎?如果這些都差一點點,那也沒關(guān)系,從現(xiàn)在開始逐漸調(diào)整,還完全來得及。


回應 舉報
贊8
收藏17

推薦閱讀

貝兒媽咪說
貝兒媽咪說
201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