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請為自己和孩子補上缺失的這一課

2017-12-26 09:18 原創(chuàng) · 圖片16

經(jīng)好友的強烈推薦,我們一家三口去看了迪斯尼最新出品的《尋夢環(huán)游記》,內(nèi)容很特別,表面上是墨西哥一個關于夢想和親情的沖突、融合和共存的故事,其實里面蘊含了層次很豐富的死亡教育。

我們家,從來沒有過死亡教育

當小主人公米格走近那個絢麗多彩的亡靈世界面前,我竟忍不住抹起了淚,又想起了從小把我撫養(yǎng)長大的外婆,和疼愛我如若親生的大舅舅,假如他們真的生活在這么這么棒的地方,相信我們這些愛他們的人,應該會覺得好受很多。

外婆逝去那一年,我在上海艱苦打拼著,接到媽媽的電話,在一天之內(nèi)先乘飛機,再坐火車,然后轉客車,再坐上人力車,往外婆家趕。她已經(jīng)不認識我了,眼里還有混濁的老淚,慈祥地看著我,一如當年。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沒能陪她到最后一刻。

回來上海沒兩天,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外婆去了。當時我正一個人站在公交車站等車,合上電話就緩緩地蹲下來,臉上大片大片的淚,抹都抹不盡。

然而,比這更糟糕的是,我媽病。。倒。。了。。

她比我更接受不了外婆的去世,對她來說,外婆和我,是能撐住她整個世界的兩個人,現(xiàn)在她的世界直接就塌了一半。她這一病,病了好久好久(



)。

沒過幾年,跟媽媽最親也是對我最好的大舅舅,因病過世。不用說,我媽又大病一場,而我,過了好一陣子才聽聞噩耗,給大舅媽打電話,一個字沒說,先哭夠十分鐘,把她好不容易平復下來的心情又擾亂了。

想一想,我們都缺失了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課——死亡教育。

我外婆沒有教給我媽,我媽也沒有教給我,所以,借著這次我們看的電影,我要給女兒補上這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課。

死亡教育,名為談死,實則論生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死亡是個“不吉利”的話題。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觀念告訴我們:

死亡是一件值得悲傷的,難以面對,痛徹心扉的事,據(jù)搜狐網(wǎng)報道:在對111位喪親人士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逾七成面對失眠、健康變差等問題,82%人于親人去世后常感孤獨寂寞,三分一人更透露曾有自殺念頭。就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教育孩子,死亡是一件正常的事。 

其實我們古代曾有過科學的死亡觀。道教的源頭是《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里對死亡有非常清晰的認識,《道德經(jīng)》后面有四個字,“出生入死”(假如你以為這只是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抱歉,你錯了),其開始的含義是人一出生就直奔死亡而去。《道德經(jīng)》里面還有一句話表達了那個時候的死亡觀:“死而不亡者壽”。就是指人死了,但是人的名聲、精神、人格沒有在人世間消亡,這才是真正的長壽。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現(xiàn)代人對死亡的本質(zhì)缺乏科學和深刻的認識,也不會真正懂得生命的寶貴與價值,從而更加珍惜自己、他人乃至自然萬物之生命,導致了社會犯罪和濫殺情況嚴重,電視和媒體對暴力行為的渲染,以及兒童嘗試自殺的現(xiàn)象增多。

因此,各國政府開始重視起科學的死亡觀的引導,以及死亡教育的開展。

簡單地說,死亡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正確面對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死亡觀;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現(xiàn)象,教育人們坦然面對死亡,也讓他們學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學會感恩和寬容。

美國的公立學校上個世紀90年代正式展開死亡教育,而且至今這樣的課程是準許學生自愿選擇。美國的死亡教育,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澄清、培養(yǎng)、肯定生命中的基本目標與價值,通過死亡的必然性,來反思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美國中小學的死亡教育具有科學完整的內(nèi)容,且與學生個體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如,在教育部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殯葬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或護士走進課堂當起教師,跟孩子們認真地討論人死時會發(fā)生什么事,并且讓他們輪流通過演劇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親人因車禍死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為孤兒的凄涼感覺,或走進火葬場參觀火葬的全過程,甚至設計或參加一臺模擬的“向親人遺體告別”儀式等等。

在英國,皇家學院于1976年建立了死亡教育機構,開設了遠程教育課程。1988年教育改革方案出臺后,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學習項目,健康教育的標準也包括了“死亡和喪失”課程,為年齡低至 11歲的兒童開設內(nèi)容與死亡有關的課程。教育部門認為,這門課程將幫助孩子們“體驗同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突變有關聯(lián)的復雜心情”,并且學會在各種“非常情況下把握住對情緒的控制力度”。

在亞洲國家里,日本的死亡教育開始的時間大致與美國相同,而且也注重該課程在小學階段的開設。在日本,死亡教育與人生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課程從生命的起始、成長到結束,也包括教導兒童正確面對失親的痛楚。在這樣的課程里,日本的老師們主要是以積極的精神,教導學生要有健康和樂觀的人生觀,把握現(xiàn)在,不懼怕疾病和死亡,在人生道路的艱難時刻要避免自絕行為。

中國有“死亡教育”課程嗎?

有的。

國內(nèi)的死亡教育則開端于上世紀末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引入。哲學家傅偉勛把死亡學擴充至生命學,提出“生死學”概念?!耙虼?,國外的‘死亡教育’在國內(nèi)又稱為‘生死教育’或‘生命教育’,三者并無實質(zhì)性區(qū)別?!蔽覈_灣、香港地區(qū)死亡教育的推廣和普及十分成功,遍及大中小學及社會學校,針對不同年齡層設有不同內(nèi)容。

在大陸,2005年,廣東藥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鄒宇華在學校開辦“死亡教育”講座,反響出乎意料的好。于是,2008年,他正式開設了以“死亡教育”為主題的公共選修課。能容納200人的教室,常常座無虛席。同一時期,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副教授王云嶺也開設了一門“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選修課。

然而,相對于日益遞增的自殺人數(shù)(2014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還有約200萬人自殺未遂),這些課程遠遠不夠。

死亡教育,與性教育同樣重要

臺灣高雄師大教授、教育學博士張淑美,多年來從事幼兒死亡教育研究。她在《兒童生死教育之理念與實施》一文中指出,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chǎn)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chǎn)生錯誤認知,進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因此張淑美認為,幼兒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千萬不要把死亡教育局限于課堂上的講解?!编u宇華教授表示。在他看來,從孩子懂事起,死亡教育就可以開展了,只是針對不同年齡的人群,教育形式要有所區(qū)別。“比如,告訴孩子熱水、電等對生命是有危險的,植物、動物都是有生命的,也會經(jīng)歷生老病死等。死亡教育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p>

另一位研究者張新慶也強調(diào)家庭在死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案改甘紫纫姓_的死亡觀,還要學會利用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去教育孩子。相比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p>

對孩子來說,死亡教育應該采用更豐富的內(nèi)容以及更符合他們個性特點的教學形式,電影、繪本以及身邊的例子應該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

如“電影課”平臺發(fā)起人雷禎孝推薦的一部法國電影《子熊故事》。電影中,一頭小熊在媽媽意外去世后孤獨無依,在經(jīng)歷種種危險后,它終于找到了同伴,開始了新的生活。“電影中小熊的經(jīng)歷讓人們意識到逝者已去,自己要鼓起勇氣重新開始生活。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崩椎澬⒄f。

另外,繪本也可以幫助孩子從別人的故事當中得到啟發(fā),更好地理解關于“死亡和道別”,下面是為大家推薦的幾本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在讀完繪本以后,跟孩子解釋其中蘊含的道理,讓幼兒能夠理解:就像大自然四季交替,萬象更新一樣,死亡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假如家中有寵物的話,那《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夏克立如何向女兒夏天解釋她最好的小狗吉魯巴死去的事情堪稱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典范,與《尋夢環(huán)游記》里面的死亡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

爸爸夏克立先問夏天:“吉魯巴現(xiàn)在老了,很不舒服,會背痛,眼睛也看不到,耳朵也聽不見。你覺得吉魯巴會開心嗎?”

夏天像是感應到什么一樣,問:“吉魯巴去哪兒了?”

夏克立沒有回避,直接說吉魯巴已經(jīng)去世了,還說自己有一天也會離開夏天。

夏天一下子就難過得要哭了,連忙說:“我不要,等你死掉我也要死掉?!?/p>

夏克立語氣溫柔地說:“你不用太早去,我也不想很快去,但等我們年紀到了,可以去天堂”。還跟夏天描述天堂的環(huán)境,藍天,白云,每個人都會變成最美年紀時候的樣子。

夏天頓時就被吸引了,表情一下子就開心起來,開始幻想天堂里有魔法,可以變成任何我們想變的樣子,接受了吉魯巴的離開。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段《尋夢環(huán)游記》的主題曲《請記住我》,請仔細品味其中的含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蒙博怪談

那里還有更多的英語學習和教育原創(chuàng)好文,凝聚了我英語博士所學,及20多年的教育和英語教學經(jīng)驗。

小花生網(wǎng)我現(xiàn)在來得不多,謝謝各位花友對我文章的收藏和評論。


回應16 舉報
贊2
收藏12
7年前
現(xiàn)在有意識入了一些關于死亡教育的繪本
7年前
應該是巧合,上個月給孩子讀了《爺爺?shù)娜鈭A子湯》,這個月初陪孩子看了《尋夢環(huán)游記》,孩子爺爺前幾天去世啦,這是孩子第一次遇到親人過世,孩子六周歲,我們通過回顧故事和電影里的情節(jié),陪孩子渡過這段時間,沒有恐慌沒有過渡的悲傷。
7年前
多書 應該是巧合,上個月給孩子讀了《爺爺?shù)娜鈭A子湯》,這個月初陪孩子看了《尋夢環(huán)游...
很幸運,孩子能順利地理解和渡過,也請節(jié)哀順變。
7年前
死亡的話題不能回避,不知生焉知死,反過來說也應該成立。
7年前
magic1111 現(xiàn)在有意識入了一些關于死亡教育的繪本
嗯,應該要補上這一課,大人也好,孩子也好。祝順利
7年前
沒看過與死亡相關的書,但總把單位遇見的事,說給孩子聽!
7年前
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經(jīng)歷過死亡的人,感觸更多些。
7年前
感覺中國的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7年前
小語752 感覺中國的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中國的孩子和大人都缺這一課,唉。
7年前
懶~貓貓 也很喜歡這部電影,經(jīng)歷過死亡的人,感觸更多些。
是呀,看到后面,真的感觸很深。希望在天堂的我們的家人,一切安好。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蒙博怪談
蒙博怪談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