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家庭孩子上寄宿?取消英語主科地位?不要學奧數(shù)?縮短學制?老母親們提議會不會更靠譜……

2017
2014
2021-3-13 11:31 原創(chuàng) · 圖片32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fā)于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每年兩會都有代表提出奇葩建議。今年和教育相關的部分建言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也有道理沒錯但無法解決的。同時還有更多非常靠譜的。

寫這篇文章是想告訴大家,有些言論聽聽看看就行了,千萬不要被拉偏了,然后給自己找個心安理得的偷懶借口。畢竟娃是自己的,人家動動嘴皮子容易,咱耽誤不起。當然,那些精華和字字珠璣的積極建言,也值得我們深思和期待。

來,我們一個個說,也歡迎看完了留言,沒準會有比這些更靠譜的。

這些話題,大家也千萬別忘了可以和娃討論,聽聽娃們對于這些提議的看法和建議。獨立思考力的培養(yǎng)就在此時!

提議并支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是三種:自己學英語特別費勁且痛苦還學不好的;打心眼里覺得天朝大國越來越好,只需要少部分人學英語。也有更理性的,認為資源不均,北上廣深娃和山區(qū)娃都要考英語面對相同分數(shù)線,這個明顯就是不公平。

圖片

自己學的費勁巴拉還學不會的。其實就是方法不對,現(xiàn)在有很多更符合兒童認知和發(fā)展的方式,在基本不損害親子關系的前提下,讓娃也能自然習得(不是學得,是低壓力的獲取習得)。不知道方法?關注我們公號,老讀者都知道有多少干貨。

總之,你學不會,是方法問題,而不是英文本身的問題。咱總不能吃不著葡萄就說這什么酸葡萄啊,趕緊給拔了別種了不是?

關于第二種,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為什么在當前國際局勢下我們更要學好英語,對孩子未來有什么影響》

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始,表述的觀點就是:無論任何形勢下,都無法阻擋貿(mào)易和文化的往來。畢竟2000多年前隔著沙漠,用駱駝也能走出一條絲綢之路來。更何況我們現(xiàn)在?而清末有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振聾發(fā)聵。

圖片

說實話,中國的發(fā)展不靠貶低他人他國其他民族的語言,全靠自身強大,越強大,越包容。

第三種認為資源不均的,有道理。但實際上我們要做的并不是降低英語的比重,而是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和待遇。

扶貧攻堅戰(zhàn)我們已初步打贏,但貧困不僅僅需要解決經(jīng)濟問題,更是教育問題,這不是捐書捐校舍,而是從根源和本質(zhì)的改變。

所以,用取消英語中小學主科地位,是沒法消除教育壁壘的,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成長,差距會越來越大。屆時造成的問題可能會更多。


圖片

我只想對這位社科院外國研究所所長陳老師說:您還是踏踏實實研究外國文學,別來給親子關系和兒童教育支招了。

我一向是強烈反對低齡兒童住校的,雖然我的確無數(shù)次YY過甩娃一身輕,老娘放飛自我的美好狀態(tài)。但是作為親媽,我知道,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未來一生的安全感(現(xiàn)在很難看出來,成年以后問題很可能會一點點在各種處事方式上體現(xiàn)出來),都是在12歲以前建立的。

在家陪作業(yè)都拖拖拉拉的,你指望上學了娃就自主閱讀?有無盡的內(nèi)驅(qū)力?好奇心和探索力?這個能力那個能力?實在是太夸大學校的作用了??繉W校來解決所有問題,怎么可能?

當然有的家庭確實對娃沒啥期待和要求,但陳老師是政協(xié)委員,是正兒八經(jīng)提案,好歹得站在國家未來的方向來看吧?要不怎么對得起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

梁啟超100多年前就說了,國家要發(fā)展,全靠我少年?。?strong>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志,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少年還是在自己家里帶的好,為人父母,該學也得學。我們需要鼓勵的,是提升全民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是每個人都盡量成為終身學習者(雖然真不可能),而不是把娃扔學校。

圖片

也別拿什么獨立自主牛娃的案例來安慰自己,分析問題咱得看平均值,個體你了解就好了,沒太大參考價值。畢竟絕大部分都是普娃。這篇文章看一看,自我審視一下你家娃情況:

娃的天賦有多重要?如何看出是普還是牛?

還有隔代教養(yǎng)問題,這個一家一個情況,就別替人家下結論了。再說,何止隔代教養(yǎng),親爹媽教養(yǎng)一樣有問題啊。交到學校就好了?你以為學校老師都是一對一因材施教跟你一樣挖空心思陪娃呢?不得累死?所以解決問題,還是那句話,家庭成長,這對每個人都好。

當然,有的家庭確實有真的無法克服的實際困難,那就做舍取,想想當前什么最重要?你最想要什么?你能為自己的想法付出多少當前和未來的代價?不管選擇如何,那就去做吧。寄宿也不是什么不行的事,茁壯成長的娃也不少。

但是至少,作為政協(xié)委員別鼓勵全民。比如我這教育公號,有干貨有分享,有自研課,成天鼓勵提升家庭教育親子出行,聚攏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家長。可即使這樣,還是能看到大把拎不清的父母。所以這專家學者再一鼓勵扔學校,家長們該更稀里糊涂了。

這個建言的初衷是希望有效減輕家庭負擔、緩解老齡化程度、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豐富社會勞動資源。

問題是,光縮短學習年限,中高考制度不變,知識點考核不變有什么用?早畢業(yè)早入社會,看起來是增加了勞動力,其實又何嘗不是增大了就業(yè)壓力呢?

再說了,部分企業(yè)虛高的用人要求,也在無形之中驅(qū)使眾多學子不斷追求更高學歷。而實際上,高學歷并不等于高能力。

所以,如果是勞動力短缺,那我們應該大力發(fā)展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想起來去年我曾看過一個報道,說的是湖北的一個職業(yè)技術學校,開設了小龍蝦專業(yè),從養(yǎng)殖管理到烹飪燒制,一條龍打通整條產(chǎn)業(yè)鏈。這個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相當高,收入也很可觀。私以為,這就是非常好的嘗試方向。比什么縮短學制靠譜的多。

且不說學制縮短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事,教改、教師隊伍調(diào)整,學校安排,都是大工程,光說效果,就基本是折騰一番不見響。

圖片

與其舍近求遠,不如腳踏實地看看當下有哪些我們沒做到的。

至于大學畢業(yè)早點工作,這并不是早晚和年齡的問題,而是人才質(zhì)量問題。所以光用年齡作為衡量標準,有斷章取義之嫌。提升教育質(zhì)量,拔高人才素質(zhì)才是關鍵。

這倆吧,是人口和社會問題,不算是直接的教育問題,但是和教育關系太大了,所以我還是得寫寫。

圖片

其實這個提倡已經(jīng)很多年了,也屢次有專家教授提出來,這次是由政協(xié)委員,廣東財經(jīng)大學某學院副院長魯老師提出:女性14歲,男性16歲,身體基本發(fā)育完全,18歲可以結婚生育。

我理解,作為學者,是希望能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但是這和早結婚壓根不是對等的邏輯???

結婚的目的不是配牲口生孩子,而是過日子。

圖片

現(xiàn)在大家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結婚了也不愿意生娃,生娃了誰來帶,怎么帶,對于每個家庭來說,也不是小事。所以需要做的應該是如何提升社會福利和保障,幫助民眾們來解決恐生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早結婚。

當然作為中年老母親,我認為結婚早還是有一個好處的,畢竟體力十足,不怕被娃折騰到吐血。

我國幅員遼闊,農(nóng)村城市、不同區(qū)域的婚姻方式甚至婚姻觀都不一樣。但咱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來說,都清楚結婚起碼要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雙方盡量三觀一致,這樣未來日子才能過的舒坦。

小年輕自己都沒想明白怎么回事呢,就生娃?生了就得養(yǎng)得帶啊。年齡上高中畢業(yè)的小姑娘小伙子,心理年齡能有多成熟?我們這三十來歲的,工作收入都比較穩(wěn)定的所謂中產(chǎn)們,面對孩子和家庭問題都且發(fā)愁打怪升級呢。

所以靠早結婚來提高新生兒數(shù)量,以對抗老齡化社會。很有可能出現(xiàn)的,就是那些小年輕父母們過幾年發(fā)現(xiàn)養(yǎng)娃費錢,不得不把娃放下,自己出去掙錢,娃們沒有父母的陪伴 也許就成了留守兒童,再滋生一系列社會問題。

寫到這,我在想,這位魯老師和那位996娃扔學校的陳老師,感情不是商量好的吧?可勁生,生完了沒法養(yǎng)就扔學校?學校表示,我很無辜……

這篇文章越寫越長,得趕緊收個尾了,還得帶娃。主要是代表們的觀點和言論太多了。接下來說幾個積極正面的吧,盡管有的可能實操性略弱。

這個不能說和教育相關,但其實又密不可分。提出這個建議的,是一位企業(yè)女老總,吉林康乃爾集團的宋治平委員,她建議:

圖片

產(chǎn)假延長至3年到6年,以便于孩子在上幼兒園或者小學前能得到好的照顧和教育;減免二孩入園費用等,同時給予一定補貼,減輕二孩家庭因撫養(yǎng)、教育支出造成的經(jīng)濟壓力;鼓勵企業(yè)聘用女性職工,同意休產(chǎn)假女工停薪留職并繼續(xù)發(fā)放五險一金,但須減輕企業(yè)負擔,政府可通過退回企業(yè)總社保比例數(shù)額來給企業(yè)補貼。

說的有道理。但前提是要給企業(yè)減負,企業(yè)減負就是政府買單。而這明顯是不符合我國目前發(fā)展狀況的,實在是因為人口總數(shù)太大。所以,這一類的議題,就是在不考慮社會成本的情況下,單方面一廂情愿提出來的。問題是人民代表是什么?這個職責有多重要?咱提出每個建議,都得全面考慮不是?

而且全職媽媽很容易脫離社會,也很容易上部分渣男找機會不管娃不干家務還成天PUA了。帶來的家庭和社會問題,可能會更為嚴重。當然,少數(shù)依舊可以在生娃后找到自我價值和事業(yè)契機,但大多數(shù)脫離職場過久的女性,都有可能遇上或多或少的問題。

圖片

再退一步說,企業(yè)哪敢雇傭這些適齡女性?即使是國家給補貼呢,崗位工作總要有人來做吧,這一休就是3-6年,工作能力是否能頂上?這個職位留不留?就算再招人,產(chǎn)假休完了呢,這個職位到底誰來做?想想當年我有個前同事,來公司半年就懷孕,休完產(chǎn)假就辭職,我都同情我老板……

當然,宋治平代表也同樣提出,放學時間延長到6點。這一點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期待的,也是合理且相對好操作的。但要實現(xiàn),可能對于教師職責的劃分,學校承擔的責任,都需要再次調(diào)整。

提出這個的,是中科院院士,數(shù)學家袁亞湘。其實我認為這類大拿定義的奧數(shù),和目前遍地開花的奧數(shù)是兩碼事。


參加競賽的,和鍛煉思維的,是兩回事。雖然咱都知道,適合學奧數(shù)的就那么一小撮人,這些高天賦的娃也分了三六九等。但誰是陪跑,誰是太子,得試試才知道對不對?

現(xiàn)在全民學的奧數(shù),其實不算是正經(jīng)奧數(shù),而是所謂思維訓練,幫助孩子從小多角度去想問題。當然,不少機構的課程設置已經(jīng)跑偏了,一些政策和名校名班的選拔也讓本就有些抓瞎的家長們一股腦的往前沖。

所以,袁老師提出的這個,沒錯,但是確實不是靠“禁止奧數(shù)”就能實現(xiàn)的。這些年來,禁止競賽,禁止各種培訓,已經(jīng)政策頻頻了,但為什么依舊還是“屢禁不止”?原因就是選拔機制。

如果名校選拔百花齊開,讓孩子們各有所長,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如果各類學校都普遍提高辦學質(zhì)量、教師素養(yǎng),自然不會有那么多人趨之若鶩。

就是因為現(xiàn)在大家都認為:“如果不這樣,我們連機會都沒有“,才會不斷飛蛾撲火。

我很敬佩一位老師,蘭會云,看他的報道我被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他帶著11名高三畢業(yè)生 ,踐行自己的承諾 ,和他們騎行1800公里,為這些孩子們獻上了終身難忘的的成人禮,甚至也許會支持他們一生前行。

圖片

家長和孩子對他的信任,他本人對教育和孩子們的愛,過硬的生活和組織能力,才使得這樣的騎行能夠轟動全國。讓那么多高中生羨慕他的學生。

當然,這樣的行為,被學校禁止了,畢竟怕出事。

但是如果我們的教育里,都是蘭會云這樣的老師,而不是那位天津罵孩子的,把錢權地位掛嘴邊的老師。國家是不是會不一樣?

那個時候,咱還操心啥奧數(shù)?奧數(shù)這種東西,就讓那些天牛娃們?nèi)W吧!

唐江澎委員作為教育工作者,建言確實戳到了本質(zhì)。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yǎng)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yōu)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yōu)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


完整版:唐江澎校長在“委員通道”的發(fā)言:什么是教育的真諦。

聽的我都覺得幸福。他也鼓勵家長們要重點培養(yǎng)孩子整理東西的能力,和多讀書的習慣。這果然是一線教育者們才能提出來的,接地氣又實用的建議。

他所在的江蘇省,也在不斷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而他所任職的錫山高中,所有學生每天6點05起床,晚10點必須睡覺,體育音樂課絕對不為文化課讓步。這些都非常值得借鑒。

但我還是不得不說,雖然大家都知道分數(shù)不是孩子的全部,可是在當前的社會下,說的再多,高考不也得考嗎?我們總說,不要讓一場考試定終身,可我們都知道,高考確實是決定絕大部分孩子命運和方向的考試。

高考競爭壓力有多大,想上心中的學校,付出的有多少,人人都知道。

從我小時候,全社會就開始詬病高考,我也天天罵罵咧咧的。可是直到30歲以后,才意識到這是多么公平的制度,至少是我們這個國家當下里,相對最合理的制度了。

這也是毛坦廠、衡水中學家長和孩子們努力的動力,是張桂梅這樣的老師熬干自己一生,也要奮力托舉的那些女孩們的希望源泉。

圖片

當然,唯分數(shù)至上一定不是一個長久的良性狀態(tài)。我們應該增加辦學渠道,加大教師培訓和職業(yè)培訓力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量找到自己的所長。不是說一定得靠分數(shù)上個好大學。而是無論在每個崗位上,都有價值,都能找到自我閃光點。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朱永新,我個人還挺喜歡也欣賞的一位老師。他的《未來學校》一書,深得我心。這也是我一直在公號里反復寫的通識教育、全人教育、如何培養(yǎng)獨立思考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這回朱老師有兩個提議,我先說這個讓人看起來無解的。

出發(fā)點當然沒問題。我一直是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無論育人還是學知識,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參考西方國家,以孩子利益為先,父母打孩子可能也會被舉報。但說實話,在中國行不通。

我國目前的狀態(tài)是貧富差距很大,因為30年來的飛速發(fā)展,有的財富累積了,但是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參差不齊。加上中國人的傳統(tǒng)家族觀念非常重,有些區(qū)域甚至還隱約有封建禮教思想。當然,我們一直在不斷破除糟粕,把優(yōu)秀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這需要很長時間來解決,而不僅僅是立法。在當今中國社會,”以人為本”已經(jīng)成為大家的共識。那就勢必要考慮復雜社會里的多重情況。家庭教育立法,很可能并不符合當下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階段。

圖片

不是說立法不好,而是立法也無法改變現(xiàn)狀實質(zhì)。當然朱老師也提出了需要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人才培養(yǎng),學科教育等。

而家庭教育問題除了家長個體素質(zhì)、性格和原生家庭原因以外,也有自身生活工作壓力過大、有對娃期待不同的原因,還有社會內(nèi)卷導致全民焦慮的原因。所以即使立法,這些問題的根源依舊存在,也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比如前幾年國家的稅改,降低有家庭的人的賦稅就很實用。再比如,如果能有更完善的社會福利,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等等?;蛘呤敲恳粋€接受產(chǎn)檢的家庭,都需要參加相關育兒課程(不僅僅是養(yǎng)育,更是教育)。

當然這個是大話題,不是某一項能解決的。但至少,立法是一個目前看起來很美,但實質(zhì)可能很難推動的建議。

朱老師還有一個提議,我認為會更加有實操性。

當然,傾家蕩產(chǎn)有點夸張了。但這個建議其實是很容易實行的。朱老師的建議是,在《關于制定未成年人游戲國家標準,家校企協(xié)同履行監(jiān)護責任的提案》中提出,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戲方面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并由國家推動強制執(zhí)行。

眾所周知,游戲廠家在設計任何游戲的時候,一定是研究了人性的,系統(tǒng)會不斷的誘導人沉迷。即使有防沉迷系統(tǒng),也是表象。而資本的本質(zhì)就是逐利。玩家越多,在線時間越長,就意味著利潤越大。家長和老師對于孩子玩游戲很頭疼,圍追堵截。而實際上,如果能從游戲企業(yè)來改變,家庭和社會都會更輕松。

提升每個家庭的素質(zhì),路長且阻,也許需要很多年很多代。但從根源遏制逐利的企業(yè),是可行的。這也提醒著企業(yè)在發(fā)展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圖片

這個我舉雙手贊同。雖然我家娃沒學音樂,但是如果學了,我也不會讓他們?nèi)タ技?。就像倆娃現(xiàn)在喜歡畫畫喜歡樂高,但每次人家建議我們?nèi)タ技壍臅r候,我都說不去一樣……

圖片

圖為與先先美術老師聊天

如李心草委員所說:提高孩子的音樂的真正認識,培養(yǎng)對音樂的真正興趣。這才是我們育兒,陪伴孩子成長所需的。

即使娃只是哼哼小曲,只是在鍵盤上根據(jù)喜好敲擊;即使他們只是報著圖熱鬧開心的心情去參加一場兒童音樂會,一次小舞臺?。荒鞘撬麄兯矚g的就好。

如果作為家長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熱愛,給與鼓勵和陪伴,找到合適的,不僅專業(yè)過硬,更懂娃的老師。孩子自然會從中激發(fā)動力。

誠然,每個家庭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都有所不同。但考級這樣的,究竟對于娃的音樂之路有多大幫助?去考是跟風?還是必須?我們可以多問問自己。

當然,好的建議還有很多,一篇文章也不可能扒拉完,歡迎大家留言各抒己見。最后再說說我的建議:

1.加大非重點師范院校的師資和培訓,提升全體中小學教師,尤其是落后地區(qū)的教師待遇。

2.加強各類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建設,鼓勵根據(jù)社會需求設置新專業(yè),對聘用這類學生的企業(yè)給與一定補貼。

3.以家庭為單位向政府平臺申報,企業(yè)為雙職工家庭提供一定彈性的陪伴假,可用于輪流下班接孩子,政府給與企業(yè)一定稅收減免。

4.針對第三條,學校6點放學,盡管不少企業(yè)6點才下班,家長接送還要考慮路上的時間,但至少可以為家長騰出更多時間。同時,加強校內(nèi)課外興趣班的建設,讓每個孩子在完成文化課的同時,均有1-2項所選興趣特長。

5.全民倡導高質(zhì)量陪伴家庭教育,增開社區(qū)圖書館,鼓勵豐富活動。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都要錢……真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那就再提出一個不需要錢,也很好執(zhí)行的吧。雖然可能和教育不直接相關,但實質(zhì)關系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立案伴侶動物保護法,這就意味著以食用為目的出售貓狗違法、虐待貓狗這類伴侶動物違法。引導全社會尊重生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本來這篇文章我沒想寫這么長的。但想想,這些都是和我們?nèi)粘I钕⑾⑾嚓P,也是隨時可以和娃們聊起來的話題。每年代表們都會有很多真知灼見,這些都在一點點推動著我們這個巨大國家機器的進步和發(fā)展,這之中當然不乏爭議,不過,我們整個社會,不就是在一次次歷練中前行的嗎?

教育是國之基石,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社會變革不易,但家庭成長不難。愿每一個家庭都能減少焦慮,發(fā)現(xiàn)娃的特長,即使前路崎嶇,卻依舊心向光明。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