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媽媽,我有做錯事,你能教我嗎?

2013
2019-1-27 17:49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之前有寫一篇文,《三千萬詞匯的誤解》。

簡單概括就是:

據說開發(fā)孩子智力最立竿見影的辦法,是父母和孩子多說話。但,實際不是這樣的。

……

語言,是個載體。

背后真正作用的,是我們對孩子輸入的信息,知識,內容:關于自己,關于周圍,關于外界。

表面看,是在詞匯量上差了三千萬,是30 Million Words Gap。但實質,是對外界的了解,不夠多,不夠強,是生生擺在那里的Knowledge Gap.

我寫完了What and Why,以及一部分的How。還沒有看的,在文章列表里找一下。

一個小介詞,差距千萬里
 

在讀資料時,看到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家長坐在那里,對著孩子說,Talk to the children。有時還會Talk at the children,對著他們喊,吼,而不是和他們一起交流,Talk with the children.

也提到,對著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在那里Lecture他們,并不是最好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看到這,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課堂上老師對著孩子說說說,而是當孩子做了錯事,犯了錯誤時,作為家長,我們通常會有的處理方式。

處理方式很多種,比較常見的,也很容易發(fā)生的,或許是這樣:

我們會發(fā)火,會質問,會一二三地指出孩子錯在哪兒;會告訴說,下次不可以這樣,你得那么那么做;并在說完后,緊接加一句:你記住沒有?

那這個過程,實際就是Talk to the children。氣氛再緊張點,還會演變成Talk at the children。

可問題是,和孩子一起交流,這事聽起來本身就有點空,到底要和孩子怎么說?。?/p>

看了一些資料,列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聪逻@樣的方式,是否可以讓我們和孩子間的交流,變得具體,又可操作?

對自己的所做所為,進行回看
 

Reflection,提到很多次。

反思,回看,總結。好的總結,不好的也總結。

當孩子在選擇上,行為上,有了一些不應該時,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帶著他們做Reflection. 
 

為什么要去Reflect?

因為我們的每個行為,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個選擇,一個Personal Choice. 
 

而通過回看,通過Reflect,我們就可以對自己的選擇,進行思考。去想,這個Choice,怎么影響了自己,怎么影響了別人?
 

What works? What doesn’t?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哪些好?哪些不好?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再提高?
 

有了回看與分析,當類似事情再次出現時,也就可以相對容易一些地,做出更好的選擇。 
 

如果用英文解釋,類似這樣:

Reflecting helps us to think about the choices we made, how they affect us and others, so we can make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uture. 
 

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去引導他。不是說他錯,而是讓他意識到:啊,這個方法不好用,可以試下其它的,Because that might work better. 
 

喜歡一句話:It is a journey to learn! 
 

這是一個試錯,以及在不斷的試錯中,逐漸成長的過程。 
 

具體怎么做?

五個步驟走:

第一步:
 

What happened? 
 

能把事情的經過和我說下嗎?誰怎么了?發(fā)生了什么?把經過告訴我。

可以用TED的方式。但這里的TED,不是TED Talk里的TED,而是三個字母,代表三種描述方式:Tell me more. Explain it to me. Describe it for me. 
 

第二步:
 

What did you do? What choice did you make? 

在這個過程里,你做了什么?你做出了一個什么選擇?

先別管別人,就看你,你做了什么?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自己的選擇,進行回看。

第三步:

Why is it a problem? 

問孩子:你做了這樣一個選擇,那它為什么會出現問題?

孩子或許會說,不是我的錯,是那誰誰誰怎么怎么我了!這時,就需要我們大人把他的注意力,給引回來。

好,既然那誰誰誰怎么你了,那你呢?你的反應,你的行為,給你帶來了什么問題?

先放一個圖,Kelso's Choice,說的是,當伙伴間出現矛盾沖突,應該怎么去解決。列出了9種方法,具體地告訴孩子可以怎么做。(這個話題我會再另說,這里先簡單點一下。)

通過這個圖,我們知道了,當矛盾出現,當沒有辦法左右外在時,我們自己,是可以有其他選擇的。比如Ignore,比如Walk Away,  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所以在Why is it a problem這一步里,就讓孩子去看,自己做的這個選擇,好用嗎?有效果嗎?有沒有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第四步:

What can you do differently in the future? 

如果以后遇到類似情況,你覺得可以怎么做?為什么你會這么選? 
 

經常地,我們都是在自己的視角里,并且堅信我們自己的做法是對的,是好的,是不可質疑的。

但如果有人問我們,還有別的方式可以選嗎?我們就會感覺,好像有一個推力,推著我們往一個不曾想到的角度走。

就像閱讀時,常用的一種提問方式那樣:Is there another perspective? 還有另外一種看法嗎?......當我們看到的Perspective多了,看到的點多了,想的角度多了,我們的Brain,也就會Grow bigger and bigger.  

第五步: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fix it? 

還沒到以后,那來倒著推?,F在,你覺得可以怎么做,能夠Fix this problem,把問題解決處理好?

和同學吵架了,和朋友發(fā)生矛盾了,或者說了什么話,傷害到其他人的Feeling了;或反之,別人說了什么,讓自己難過得都要過不去了......行,那現在,要怎么做,能夠改變當前的這個狀態(tài)?

五個步驟,一步一步,像談話一樣,帶著孩子去回看。

在這五步里,大家有看到嗎,都是孩子在主導,他們自己在思考,自己在想事情,自己在做判斷。

我們大人,實際是配角;我們做的,是問問題,問問題。通過提問,產生Prompt,產生推力,推著孩子走。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逐漸地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回看:What works? What doesn’t? Is there a better choice? How to fix it? And how to do it differently in the future?  

也就因此會逐漸地開始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述方式有多種,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翻墻,上Pinterest,搜:Behavior Reflections,就會出現很多表格。

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歸類的:是沒有遵守規(guī)則?還是不尊重他人?是做了危險而自己不自知?還是和同伴一起時,各種倔強,擰巴,不配合?

有帶著花邊兒的,看著很可愛,讓人不那么緊張的。問題大同小異:你做了什么?你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有別的更好的方式可以選嗎?如果你不改,以同樣方式繼續(xù),后果會是怎樣?

也有給出一個因果圖的,看著可有邏輯了!發(fā)生了什么?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以后應該怎么辦?

然后到這,有點懵圈,或許會想:你就不能好好整理,給我們統一下模板,拿走就能用?你非得稀里嘩啦列出好幾個,長得不一樣不說,內容也不一樣??!究竟要用哪一個?(捂臉. jpg)

......

哈哈哈。別亂啊,仔細看。一開始,我列出了五大步;之后,我又放了三張表。長相不管,就看內容,找,有什么共通的規(guī)律?

人不同,表述的方式也不一樣,如果一個一個都記住,那不是得把自己給折騰瘋?所以,一個很好用的方法是:找出規(guī)律,做歸納。

五大步,三張表,如果歸納,就三點:看過去,看以后,看現在。

看過去:

What happened? 
 

What did you do? What choice did you make? Description of your behavior.

 

Why were you making those choices? Reasons for your behavior. 
 

Why is it a problem? Consequences of your behavior (How do you feel? How has your behavior affected others? What are other consequences?) 
 

看以后:

What can you do differently in the future? 
 

What should you have done differently? If you have done this, what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 
 

How are you going to change to make a better choice? 
 

What would be a fair consequence be if you continue to make poor choices? 
 

 

看現在: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fix it? 
 

So from now on, ________. (Plan for improvement)
 

歐了!是不是上面列的所有所有,全都包括在這三點里了?

所以,這個話究竟怎么組織,怎么說,那都是細節(jié),不用太細摳,把握住整體規(guī)律就可以。

......

看過去,看以后,看現在。即使和孩子在說時,出現了“忘詞”的尷尬,回想這三點,也能做到大概齊地,把整個過程順下來。試下看。 :)

推動,協助,引領
 

在學校里,我們說,老師不是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老師,不是一直在那里說說說,講講講,而是一個Facilitator,一個Guider,推動者,協助者,引領者。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到他們一些提示,一些信息,給他們指出一些可以思考的方向,帶著他們,變更好。

同樣,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在家長的身份之外,我們也是孩子成長中的Facilitator, Guider,需要我們的推動,協助,引領,在需要時,給到一些提示,指出一些方向。畢竟主角與配角,人生路很長。

我說的這些,是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我知道當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會難,因為有太多的感情在里面。

所以,這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挑戰(zhàn)。養(yǎng)育孩子不容易,互相抱一下。

說到這里。祝好。

-End-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kelsoschoice.com

photo by Fezbot2000

photo by Jad Limcaco

photo by Léonard Cotte

photo by Mahkeo

photo by Syd Sujuaan

pinterest.com

teacherspayteachers.com

tes.com

關于安妮何:國際學校里,蹦跶十四年。技術流寫文,有理論,有示范,有講解,用輕松又柔軟的語言,闡述復雜的學術理論。


回應3 舉報
贊21
收藏94

推薦閱讀

安妮何
安妮何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