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23:19 原創(chuàng) · 圖片8

比起各種早教、啟蒙,更重要的是這些

標題:比起各種早教、啟蒙,更重要的是這些
 

稍微花點心思觀察一下周圍同齡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大家關(guān)注的重點無非是這幾個方面:小一點的娃是“上了什么早教?英文啟蒙了沒?繪本閱讀情況怎樣?”,大一點的娃是“孩子上了什么興趣班?單詞量有多少了?數(shù)學啟蒙開始了沒?認識多少漢字?”……

隨手打開一個聊天群,內(nèi)容也都是各種讀書、做題、買繪本。除了智力開發(fā)、早教啟蒙的話題,沒有人討論“孩子能獨立做多少事情?戶外活動如何?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怎樣?性格發(fā)展是什么趨勢?”……

是的,很少有人關(guān)心如何養(yǎng)育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曾經(jīng)的我也是如此,一度熱衷甚至沉迷于搜羅、研究各種啟蒙的方法和資源,生怕有一丁點兒的遺漏從而錯過所謂的關(guān)鍵期??粗豪镉懻撃切奈绰犝f過的書名,關(guān)注著別人家娃的進展,我每天焦慮不安。我甚至煞有其事地制定了一些計劃,拿出不適合娃當前年齡的書,逼迫他去閱讀。結(jié)果可想而知,蛋撻仔根本不吃這套。每次打開那些不適宜的書,不到兩分鐘他就跑開了,計劃從沒有完成過,我深感挫敗。

時間長了,總感覺哪里不對勁。直到閱讀了《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How to Raise an Adult)這本書,才有所頓悟,我對孩子成長的關(guān)注點似乎完全跑偏了。在他目前這個年齡——或者說5歲之前,智力的發(fā)展、學科的啟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不應該是基本人格的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獨立思維的初步發(fā)展嗎?如果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前者,忽略了后者的引導,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想明白這些,我豁然開朗。比起每天看多少本書、會說多少單詞、認得多少漢字,培養(yǎng)孩子朝著“成人”的方向行走,最終實現(xiàn)智力和情感上的自由更為重要。

下面這些內(nèi)容——關(guān)于如何養(yǎng)育出“獨立自主”的孩子,是我基于本書的啟發(fā),和平時的觀察與反思而成。寫出來是想要警醒警醒自己,也與諸位共勉。

01 讓孩子學做家務,發(fā)展基本的生活技能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培養(yǎng)生活技能的第一步。通過家務為家庭生活的正常運轉(zhuǎn)做出應有的貢獻,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讓他初步體會自身的價值,還能為孩子日后獨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家庭教育網(wǎng)(Family Education Network)是美國一個知名育兒網(wǎng)站,2012年該網(wǎng)站發(fā)布一篇文章,劃分了不同年齡階段,概括不同階段應具備哪些生活技能。

其中2-3歲幼兒,應該會簡單家務和基本穿衣技能。具體有以下幾項:

幫忙把玩具收起來;在大人的幫助下自己穿衣服;把脫下來的衣服放進臟衣簍里;飯后把自己的盤子刷干凈;幫忙擺桌子;在大人的幫助下刷牙、洗臉。

對于4-5歲兒童,重點培養(yǎng)安全技能,讓他們記住重要的名字和數(shù)字。具體包括:

知道自己的全名、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知道如何撥打緊急電話;完成簡單的清潔工作;給寵物喂食;認識貨幣面額,基本了解如何使用金錢;獨自刷牙、梳頭、洗臉、幫忙做一些基本的洗衣雜務;挑選自己要穿的衣服。(《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p171-172)

做家務的習慣,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培養(yǎng)。稍微觀察一下就能體會到,學齡前的幼兒總是對家中事務保持著十足的熱情和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一點,給予足夠的耐心和適當?shù)闹笇?。在他們自己動手、笨拙地參與時,請一旁的你千萬要管住自己那雙蠢蠢欲動的手。

曾經(jīng)我也是想要包辦一切的那種人。仔細想想,不愿意讓孩子自己做的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怕麻煩。在我們眼里幾秒鐘就能搞定的那些小事,他們需要幾分鐘、十幾分鐘,甚至可能完全搞砸;二是控制欲。有時越不想讓娃做某件事,他偏偏堅持要做。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了侵犯,越要用粗暴的方式阻止他。

不管出于哪種原因,要是一直不放手,孩子又怎能掌握這些技能呢?時間久了,等孩子習慣了被照顧、被安排,慢慢由曾經(jīng)的“被動接受”變?yōu)椤爸鲃右蟆睍r,我們又會怪罪他們的依賴、懶惰,殊不知這些都因大人當年的無知、自負造成。

想清楚這些,我開始試著讓自己放手。

比如讓蛋撻仔幫忙拿尿不濕、丟尿包,自己把臟衣服扔進洗衣機。每次收拾玩具,分配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吃面包時自己涂花生醬,吃雞蛋時自己剝殼、煮飯時請他幫忙剝蒜等。雖然他并不總是聽從指揮,但大部分時間都能完成得很好。

所有的這些事情,蛋撻仔都非常樂意去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完全沒有“偷懶”的概念,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他們的智力變得更高、學會偷懶推脫之前,把這些事情內(nèi)化為一種習慣吧。

02 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年齡,針對孩子感興趣或者感到困惑的問題,引導他們多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盡管你可能一開始就知道問題的答案,也一定忍住馬上給出答案的沖動。我相信,帶領(lǐng)孩子思考的過程,遠比知道最終的結(jié)果重要得多。

蛋撻仔還小,這方面我沒有太多的經(jīng)驗。書中給出了一個如何用“持續(xù)提問法”引導學齡前孩子思考的例子:

孩子:蝴蝶!

家長:嗬,蝴蝶在干什么呀?

孩子:在那朵花上。這下它飛到了另一朵花上!

家長:你覺得它為什么喜歡花呢?

孩子:因為它們漂亮吧?

家長:也許。你能想到另一個原因嗎?

……

當孩子碰到難題時,父母應該給他們自行處理的機會,而不是馬上沖過去幫忙搞定。為了解決問題,孩子也許會充分調(diào)動腦筋、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想出令人驚嘆的辦法。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世界、認識自我、增強自信的絕佳機會。然而,現(xiàn)在的父母普通過度插手孩子的事情,總以為在保護他們,卻渾然不覺自己的所作所為正在一點一滴地損傷著孩子的自主性。尤其在他們完全有能力獨自處理的情況下,家長若強行介入,只會增加孩子的依賴,破壞他們的自我建構(gòu)。

03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讓他們有所承擔

在孩子遇到挫折、打擊時,如非必需請不要干預。讓孩子去自然地經(jīng)歷這一切,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后果。我們只要站在背后給予充分的愛的支持,默默地注視著就好。

微博上關(guān)注的一位兒童心理學博主,曾談論過一則發(fā)生在她家孩子身上的事例,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內(nèi)容大抵是:她家大寶上小學四年級,有時早晨上學會忘記帶作業(yè),而學校規(guī)定不帶作業(yè)扣分(美國的學校),因此她不得不趕去學校給孩子送作業(yè)。某天大寶又再次忘帶作業(yè),她接到電話時剛好在忙著一些事情,同時她決定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記住這次教訓。于是委婉地拒絕了孩子的請求。果然在這之后的那個學期,大寶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

育兒的路上父母總是如履薄冰,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的委屈,可是我們又能保護他們到何時?倘若以后孩子又遇到類似的境地,比如打了一場失敗的球賽,遭遇其他同學、同事的冷落,我們還要特地請別人夸獎他或者去接納他嗎?

沒有完美的生活,也沒有完美的人。我們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接納,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被認可、甚至會遭到嘲笑,但這才是生活正常的姿態(tài)??!只有在不斷地嘗試和犯錯中,才能找到正確的路。那些挫折、打擊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應對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教會他們在體驗不完美之后依然用最大的熱情、最強的自信去擁抱生活。

04 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格,建立持久的自尊

善良、柔軟、溫暖、堅韌、責任、奉獻、感恩……如果可以,我愿把這一切美好的品格賦予我的孩子。畢竟,優(yōu)秀的品格才是幸福感、價值感最根本最持久的源泉。心若不美,眼中又怎么看見美?又怎么去感知生命和世界的美呢?在我看來,“你是個什么樣的人”比“你取得了什么成就”,重要得太多太多了。

自尊,關(guān)乎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以及所有這些要素交織形成的各種聯(lián)系的看法與評價。生活不只有歡笑、掌聲、成功、接納、被愛,還有失敗、冷漠、嘲諷、忽視甚至背叛......只有建立起高自尊,才能用健康的和積極的方式去對抗這些足以摧毀一個脆弱的人的黑暗。
 

遺憾的是,在如今這個浮躁又功利的社會,有多少父母真正看重這一點呢?不知不覺,孩子的學業(yè)、事業(yè)抑或成就,成為最牽動父母的那根弦。在盲目的攀比之中,我們迷失了自我,丟掉了靈魂,被社會的潮流攜裹著往前走,忽略了最最重要的東西。最終無辜的孩子成為犧牲品,等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又重復著我們的老路。

05請放手讓他們做自己

請幫助孩子思考“我是什么樣的人?我適合做什么?我喜歡做什么?我的夢想是什么?我如何去實現(xiàn)夢想” ?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價值的。當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日漸清晰時,他們離真正地成熟和獨立也就不遠了。

作為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觀察、傾聽,提供盡可能豐富的資源,然后“引導孩子朝著有希望的選擇努力”。

我和仔爸曾經(jīng)認真討論過,假如蛋撻仔高中畢業(yè)決定不讀大學,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或者大學畢業(yè)后選擇一份不那么“主流”的工作,我們確認這是他深思熟慮的想法后,一定會盡力支持——至少不會去阻撓。因為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自己去過,同時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

無論如何請記住,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請讓他們成為他們自己,而非我們心目中的他們。他們的生活是他們的,成功或失敗也是他們的,而非我們的。

06 請我們做好我們自己

正如“孩子要過他的生活,而非我們的”,我們也要過自己的生活,而非過孩子的生活。我們是否重視身體健康,是否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有沒有好好規(guī)劃人生道路?我們有沒有的夢想?我們?nèi)绾螢榱藟粝攵??還有,我們的幸福感應該來源于自身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孩子的成就。

完善自我,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都要不斷努力的功課。我們?yōu)楹⒆铀龅囊磺?,都是基于自身的價值觀和信念。而我們的價值觀又囿于經(jīng)歷、交際、教育、知識、眼界以及四周的環(huán)境。什么才是“最好的”?什么才是“幸福的”?什么才是“有價值的”?如果我們的自我太過貧乏,對這些根本問題的認知會產(chǎn)生極大的偏差和失衡。

看著別的父母為孩子設(shè)計好一切,為他們安排興趣班、補習班,擠破頭讓他們進最好的幼兒園、小學,然后順理成章地進入重點中學、考取重點大學,畢業(yè)后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過著體面的生活……我,愿意嘗試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本文首發(fā)于個人微信公眾號“蛋撻仔麻麻”,id為dtzmama~歡迎花友們關(guān)注,共同交流分享育兒心得)


回應 舉報
贊72
收藏169

推薦閱讀

蛋撻仔麻麻
蛋撻仔麻麻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