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的超前學習VS有益的超前學習

2010
2018-8-26 11:42 原創(chuàng)

最近看到一個問題,是關于超前學習到底是有什么危害的。

我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所謂超前,有主動超前和被動超前之分。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如果是孩子已經具備了基礎知識,自己有興趣主動探索到學校教學進度更前端的知識,這種超前學習,不僅無害,而且我還會大大鼓勵。因為學習的本質,就是自學。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是輔助角色。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習的主體還是孩子。

如果是孩子沒興趣探索學校教學進度更前端的知識,家長將孩子送往培訓機構,提前學習,這樣反而是有害的。害處,在我看來,不在于學會后,回學校上課,不認真聽講,而在于失去了自我探索的學習樂趣。這將會大大降低孩子學習的興趣,變成了學習是為了成績,是為了升學,是為了其他一切的附加意義。

所以,如果孩子愿意主動探索,就給他挑戰(zhàn)。這種超前,更人性化,因為每個孩子接受知識的難易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真正好的教育就應該量體裁衣。在這種超前的情況下,不給孩子引導,反而是反人性。

但反過來,孩子沒準備好,就去超前學習。同樣也是反人性的。這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揠苗助長了。

所以,給孩子他所適合的,就沒有危害。以孩子為本,就沒有所謂的超前與不超前之說。

所以無論是6-7歲看原版哈利波特,還是提前學完小學課程,只要孩子有興趣持續(xù)在這門學科上探索,那就是有益的“超前”。反之,不如再等等孩子的腳步。

那怎么衡量給孩子的挑戰(zhàn)是否合適呢?所有學科其實都適合i+1的原理。i就是現有水平,1就是稍微提高難度。如果你給的資料比孩子現有水平高,他能看下去或者學下去,偶爾遇到問題時,大人不費力的點撥一兩句,就能接著走下去。就說明這個材料給的是合適的。否則,就往下調低難度,再來。

如果大人要講了再講,孩子才能理解,那就放一放。以激起孩子的好勝心和維護他們的尊嚴為準則。

有益的超前學習,除了能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以及在同齡人之間找到優(yōu)越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收獲就是,他能找到老師所沒講到的新辦法和新角度,而這是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形成的前提。一個人在應用自己找出的辦法時,會更注意解題的細節(jié)。

例如數學。對于孩子而言,數學世界之于他而言是未知的,或者不存在的。他完全可以依據自己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例如加減乘除),就如同拿了一個小鑿子,去探索這個未知的數學世界。如果他能找到新的解題辦法,就能讓他自己給這個方法命名。這樣多有成就感?。?/p>


回應2 舉報
贊10
收藏32
6年前
把在論壇里回復其他花友的回答,貼過來。 我這樣做了。主要是數學這門。主要原因是,課堂上老師會引導,會啟發(fā),但教的步驟都是既定的。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弊端是,一,沒有激發(fā)孩子自己探索的欲望,二,沒有讓孩子體會思考后的成就感,三,長此以往孩子們就被動等著老師給答案。這不是教育。 我的辦法就是書給孩子,自己去看,去做題,選自己覺得會做的做。不會做的留著。題目,每天會檢查,錯的地方為什么錯,讓孩子自己思考。今天不知道為什么錯,那就稍稍點撥,還不會,就放下,做做別的。哪天想過來了再做。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往往能找到比老師一般教的更好的辦法。舉個例子,三年級的數學,198x3,通常是列豎式。但孩子自己能想出來,先算200x3,再減去2x3。能把198變成200-2,這就是數感。很多孩子討厭機械的計算,這是因為學校就讓這么做,不這么做,老師就扣分。但數學絕不是這樣。數學的樂趣就在于,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給這個方法命名為先估算后精算。我大大鼓勵說,很多具體問題的解決也是不斷迭代,由粗到精的過程,這是很了不起的想法。 同時,家長要啟發(fā)的就是鼓勵孩子多多找出數和數之間的關系,比如198,可以是200-2,還可以是49x2。 而這些都不一定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允許孩子想。所以,我常跟孩子說,這就好比出去旅行,老師帶領孩子從上海去北京,可老師帶孩子們走去,因為孩子們在一起比較好管理,但你可以建一個高鐵站或者飛機場,更快地到。
6年前
超前學習,應該不是壞事,就像提前預習,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堅持一直在超前狀態(tài)!
發(fā)布

推薦閱讀

friday1103
friday1103
2010
作者熱門日志
這些電影好看又有內涵,適合帶孩子看  贊110 · 收藏1027 · 評論4
你的內驅力,已與我無關  贊46 · 收藏176 · 評論36
重新養(yǎng)育  贊46 · 收藏86 · 評論15
娃在學奧數嗎?  贊41 · 收藏77 · 評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