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學齡前啟蒙:唐詩+成語??真正的書單請收好!

2022
2024-9-14 16:36 原創(chuàng) · 圖片11

“趁著孩子沒上小學,還有大把時間可以霍霍,家長盡快啟動,因為國學啟蒙的影響,是指數(shù)型,前期效果不明顯,很容易半途而廢

短指媽的【數(shù)學路線系列】告一段落(點藍字跳轉(zhuǎn)),回頭又要撿起語文(暖暖還小,叫國學更貼切些),正好不知道從哪開始,想起了聊的很開心的小XX,之前有留言,

她的娃正好三歲整,國學啟蒙正當時,今天就整理一下,給自己也理順些思路。

市面上比較受認同的國學啟蒙大概是,

詩詞

成語

神話+歷史故事穿插

上小學后再加個小古文和四大名著

短指媽可能要說,膚淺了,這個級別可能只能算青銅。

我們今天就要盤一盤,王者級別的國學啟蒙書單(又要說大話了)

直接甩書單顯得太單薄,短指媽先回復(fù)兩個最讓人疑惑的問題,這樣才顯示短指媽有格調(diào)對吧(因為這決定書單的大?。?/strong>。

  1. 大語文范圍太廣,不知道從哪下手;
  2. 小學生誦讀,大家都明白,因為考試要考,那學齡前呢?不等上學全都忘光了,用遺忘曲線保溫,頂多溫個《小學必備古詩詞75+80首》,低幼再多學,保溫就難了,會忘光,還要學更多嗎?

更多疑慮會看之前的【國學系列】文章點藍字跳轉(zhuǎn)

一、范圍太大怎么抓

之所以范圍大,是因為我們要兩條路一起走,還要

學兩種語言!

你沒聽錯,文言文離我們太遠(時間不遠,建國時還在學呢,只是空間上的確是太遠了),已經(jīng)成為“外語”級別的難度了。

初高考的文言文題目占比也是頂多是30%啊,那剩下的70%應(yīng)該好得分??!這么想那就太呵呵了,還有文化呢?之前的經(jīng)典文化書籍都是文言文的,連識字教材都是《三字經(jīng)》這種滿滿的文化風。文和化是同步進行的。我們學的文言文,只是幼兒園級別的,能讀到經(jīng)典文化書籍的有幾個?

我們建國初期(1950年),改變了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字砍掉了文化,只要求學習簡化版文字。但文化和文學考試還會考,但卻沒學,這就是語文大不好抓的根本原因。

當時文盲率約為83%,迫于形勢,掃盲方案,從開始的三個月掃盲,簡化成150小時掃盲(1500字),祖國已經(jīng)顧不上優(yōu)雅,急于擺脫現(xiàn)狀,目標是減少識字數(shù)量、教最簡單的字。部首都被砍掉了,替換成旁、頭、底。簡化字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是建國時期的功臣!但大家都懂,打開下和守天下的,不是一批人,因為思路根本不一樣!簡化方案的弊端現(xiàn)在就暴露出來了。

我們?nèi)笔У?span style="color:rgb(136,136,136);font-size:14px;">(也就是西方擅長的),極力在找補(不補也不行,堅船利炮在那等著呢)。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快速“現(xiàn)代化”的過程。

有多快?平均十幾年就完成一次工業(yè)革命(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先發(fā)國家,一道站到了第4次工業(yè)革命的路口)。咱們用幾十年,就完成了別人家?guī)装倌甑倪M程。夠快不?

就意味著

直指目標,其它的暫放

讀過短指媽前面的數(shù)學路線系列都知道,小學數(shù)學提前學,就是要快,目標是搭框架,不要做太多題,細節(jié)留給校內(nèi)同步時再夯實。所以在提前學時做題,不用追求100分,七八十分就夠。建國初期,我們就是這個階段

  • 需要抓分數(shù)的(目標)是識字,然后交流溝通夠用就行
  • 學了更好,沒學也無所謂(暫放)的題目都是文化,文言,文學

那我們看下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識字數(shù)量”的要求在提高,雖然也有增加文言文分數(shù)占比的趨勢,但思路(還是簡體字)沒變,我們的框架依舊是老路。

小學課標要求掌握的“常用字數(shù)量”一直在提高

現(xiàn)代漢語的“西化”嚴重。我們追尋著西方科學主義,傳統(tǒng)文脈中的人文精神,已舍棄大半。都說有四大古國,唯一現(xiàn)存續(xù)的就是我們,但你仔細品品,是不是

人還在,傳承還剩幾何?

這樣的文明古國,是不是只有一副皮囊,只是還活在原有的土地上罷了。

我們對簡化方案心懷感激,但回身看看,我們的文化學習,竟然都比不得臺灣

  • 臺灣沒有簡化文字,讀文言文如同母語一樣,可以直接和先前大儒思想交流
  • 韓國為了掃盲,也做了簡化方案,他們變成圈圈字后,也沒再回去過了。

你可知,我們【日用而不知】的那些【專業(yè)術(shù)語】,美妙到,遠勝于《達芬奇密碼》對“圣杯”的解讀(短指媽超愛,上學時不知讀了多少遍,一不小心,暴露了年紀了)。

二、背誦的意義

那怎么大語文的學習之路呢?短指媽“上下求索”(翻遍網(wǎng)絡(luò)),得到的答案依舊是


 

估計看到這個字,就能勸退一大批人。

  • 什么?你說這些思想太陳舊,現(xiàn)在早就不用啦!
  • 現(xiàn)在都是理解型記憶,以前搖頭晃腦,死記硬背已經(jīng)落伍了!

我們這代人,從小完完整整地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知識教育。

現(xiàn)代教育更強調(diào)可以“立竿見影”的“理解”,都為“現(xiàn)學現(xiàn)賣“叫好。一直鼓勵孩子多表現(xiàn),剛學一樣?xùn)|西,若不能當下表現(xiàn)出來,

  • 就是沒有效果
  • 要么認為孩子不適合學這個
  • 要么認為教育機構(gòu)有問題。

而知識教育,正好可以實現(xiàn)“現(xiàn)學現(xiàn)賣”的目的,因為知識的理解,不用幾十年或者一輩子,可以用分鐘,小時,月的長短來衡量。

曾有人用【養(yǎng)蠶吐絲】來比喻現(xiàn)代教育。說當下吃一口,要立馬吐出絲來才行。吐不出來,就不再喂了。。。

隨著短指媽這一代父母的成長,越來越重視英語啟蒙,一般走的都是原版路線,因為語言類學科對年齡沒要求。

只要家長有意識,即可開啟。

所以基本分掉了幼兒一半,或一大半的啟蒙時間。讀物也被不同的英文繪本替代(短指媽一度也是這個想法,讀什么都是讀,讀英文的還能鞏固下英語)。現(xiàn)在想想,暖暖心中空蕩,除兒歌、童謠、臺詞、流行語、俏皮話,繪本中小動物、小可愛,暖心故事,能否給孩子以心靈的滋養(yǎng)?

我給了她知識,但精神與人格呢?

【教養(yǎng)】兩個字,分開是

教東西+給飯吃

合起來卻是一個人的習性、品格、道德修養(yǎng)。

我們成天網(wǎng)絡(luò)上到處翻如果英語啟蒙、數(shù)學啟蒙,就連大語文也是要書單,啟蒙后為考試做準備。

那文化,文學,教養(yǎng)誰來教,怎么教呢?

回到“不理解背下來,有什么用”這個話題上。

而中國傳統(tǒng)教育講究“以文化人”,具體是

文化教育

包含

  • 情感教育:咱經(jīng)史子集不說,就拿詩舉例,哪首是沒有感情的呢?
  • 審美教育:最直接的就是文字的韻律美,之前的詩歌是要唱的,不是嗎?

不理解的情況下背誦

就是重要手段。

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上上人,集結(jié)一生得到了智慧,不是輕易就能理解的,那理解不了,就不學了嗎?當然不能。

所以,要背下來。背以后,在人生不同階段,漸!次!領(lǐng)!會!對經(jīng)典來講

讀與懂之間的距離,可是很遠的

所以,經(jīng)典恰應(yīng)是幼兒時,去讀去背。此時讀得精純,背得廣博,記得堅牢。他們還不懂什么是難和易,也不會畏懼,唯有犯懶(主要是家長也懶)

若定要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可以想到后面會發(fā)生什么,讀不下,也背不出來。總之是要,付出更大力氣,花費更多時間。

放下對【理解】的執(zhí)念

才是國學開啟的真正起點

清初理學家、文學家的陸桴亭,在《論小學》中提到,15歲前就是背,心思純凈,記性最好。15歲后,理解力和領(lǐng)悟力是長不少,但心思也開始雜亂,記性不如前,更多的是不愿意讀。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十五后,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前,使之熟讀,若年稍長,不惟不肯讀,且不能讀矣。

三、國學路線

明末大儒陸桴亭說明現(xiàn)在的幼兒學習路線已經(jīng)很清楚了,還出了一本書詳細說明 。

古人之論小學詳矣。此特提其要而切言之。至其論讀書法,以三十年計,條分三節(jié)。自童子始。今據(jù)通行本整理。

在這之前,還有一本元代巨著更夸張,出版后就成了國子監(jiān)(相當于現(xiàn)在的教育部)的“課標”,后面的明清更是大加推廣,以此為準。

內(nèi)容是啥呢?

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誰家子女上了國內(nèi)頂級學府,又去了哈佛深造,事業(yè)有成后,家長出書《手把手教你,一步一步養(yǎng)出同款孩子》(書名是短指媽自己編的)。

是不是感覺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最讓我驚訝的是,不但提出了分年規(guī)劃,而且細化到了讀書的每日規(guī)劃!

失序無本,欲速不達,故既需分年又要日程。

OK,那國學啟蒙,學什么,怎么學不用愁了,短指媽這點小智商,直接照搬抄作業(yè),能抄明白就行了。

既然路線都這么成熟了,那么我們可能依舊不解,那困惑的,究竟是什么呢?

肯定不能完全按古法啟蒙,如何取舍,對當下最有用。

那究其問題的源頭,應(yīng)該是我們?nèi)钡?/p>

不是學什么

而是學哪些對當下真正有用?

最好直接告訴我,上學后孩子語文能一步?jīng)_天,遙遙領(lǐng)先(不可能)!

最起碼是,知識面廣一點,成績上不拉后腿,學習輕松,對語文感興趣,未來能和緊跟高考趨勢。

四、書單

你們心心念念的部分來了。書單由3方面因素決定

  • 認同國學啟蒙思路的,書單就大而全一些;
  • 立竿見影能應(yīng)試的,書單就小而精一些;
  • 領(lǐng)讀人的執(zhí)行力。

要管暖暖幾年的時光的,不能太草率選,

  • 首先排除掉,人生閱歷主要在”簡化字“后的那些專家學者,他們比較應(yīng)試,已經(jīng)上小學的家長可以參考,還是首推竇昕。
  • 但也不要太久遠,對現(xiàn)代一無所知的文學家。

那我們首先看看錢穆、黃侃、曾國藩、張之洞、梁啟超、胡適的書單(想直接看短指媽的書單可以快速跳過)。

錢穆書單-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

《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壇經(jīng)》、《近思錄》、《傳習錄》。

這七部書雖簡略,且篇幅都不大,但卻代表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或者說“中國文化的精神”。書單中沒有《詩經(jīng)》、《楚辭》這樣的文學讀本,也沒有開列《史記》、《漢書》這樣的史學讀本,根本的原因是,要領(lǐng)略一個民族文化的精神,思想或哲學的著作,應(yīng)直接而且集中些。

《論語》、《孟子》代表了儒家,《老子》、《莊子》代表了道家或道教,《壇經(jīng)》代表了印度佛學和中華文化結(jié)合孕育出的新品種“禪宗”,《近思錄》代表了道學或“新儒家”中的“理學”一派,而《傳習錄》則代表了道學或“新儒家”中的“心學”一派。這樣,就比較全面而且富有包容性地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精神。

 

黃侃書單-中國文化的本源

《十三經(jīng)注疏》﹑《大戴禮記》﹑《荀子》﹑《莊子》﹑《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通典》﹑《文選》﹑《文心雕龍》﹑《說文》﹑《廣韻》。

黃侃認為,“經(jīng)史”和“經(jīng)學”是中國文化的本源,是中國文化的正統(tǒng),不把它們弄清楚,所謂國學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黃侃的書目注重“經(jīng)史小學(文字學)”,亦不廢子部集部之書,乃是重視根本而立論全面的表現(xiàn),可謂是為真正有志于研究“國學”之人指示的門徑。

曾國藩書單

“十三經(jīng)”或“四書五經(jīng)”,《史記》《漢書》《莊子》“韓文”《文選》《說文》《通鑒》。

曾國藩在其家書中云:“《史記》﹑《漢書》,史學之權(quán)輿也;《莊子》,諸子之英華也;《說文》,小學之津梁也;《文選》,辭章之淵藪也?!妒贰贰稘h》時代所限,恐史事尚未全,故以《通鑒》廣之;《文選》駢偶較多,恐真氣或漸漓薄,故以韓文振之”。

張之洞的專著《書目答問》

張之洞(1837-1909),清末著名的洋務(wù)派官僚,與曾國藩(1811-1872)、李鴻章(1823-1901)、左宗棠(1812-1885)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張之洞有感于諸生不知“應(yīng)讀何書”及“書以何本為善”,遂撰專著《書目答問》。旨在為學生學習“經(jīng)史、詞章、考據(jù)”諸學,指示門徑?!稌看饐枴肥侵袊偶扑]書目,專門用以檢索古籍及版本,全書共5卷,收書2200余種。

梁啟超書單-《國學必讀書及其讀法》

分五大類(修養(yǎng)及應(yīng)用思想史類,政治史及其他文獻學類;韻文書類;小學書及文法書類;隨意涉覽書類),所舉圖書160余種。每種均做說明,包括內(nèi)容、注本,以及讀法。

胡適書單-最低限度國學書目

分三大類(工具類;思想史類;文學類),近二百種。胡適說,此書單是專為赴外留學生所開列,旨在為其打下國學根底,以免徒知西學,而沒有國故的常識。但此二書單,都太過宏大。尤其胡適書單更是大而無當。

看過書單后是不是傻眼?

這些深了,有沒有小童,剛起步時的書單?(大部分家庭,也都是起于起點,終于起點,碰不到上面那些書了)

那我們再回看下,之前的教育部-國子監(jiān)的“課標”過去的私塾大多也是如此教法)。

3個階段:

1.八歲在“蒙館”識字(還沒進“經(jīng)館”求學),讀字書,三百千千

2.八歲入學經(jīng)館

  • 先讀朱熹的《小學》,
  • 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 再讀《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儀禮》、《禮記》、《周禮》、《春秋》并三傳;

3.十五歲后“以朱子讀書法讀四書注”。

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短指媽書單

那根據(jù)上面私塾啟蒙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引入。短指媽的手法就是,將古文當做第二語言學的,學齡前的簡體字和拼音放在后面,小升初突擊一下,其他全部讓位給“文言文”。希望在沒有功利性目標的日子里,能打個好基礎(chǔ)。僅此而已。

最后的話

手放在鍵盤上敲字的時候,心中默念,今天只寫書單。但寫著寫著,就有一大堆話要說,總感覺只放書單,只表達我萬分之一。五千字了,再寫下去就是細扒了,下一篇吧。


回應(yīng)2 舉報
贊6
收藏55
1月前
作者您好,幼增龍是什么
1月前
小寶的日常 作者您好,幼增龍是什么
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 龍文鞭影
發(fā)布

推薦閱讀

短指媽
短指媽
2022
本文目錄
01/ 一、范圍太大怎么抓
02/ 二、背誦的意義
03/ 三、國學路線
04/ 四、書單